在社交和内容领域,公司如何应对TikTok等短视频平台的崛起对用户时长的侵蚀?

创建时间: 8/15/2025更新时间: 8/17/2025
回答 (1)

好的,没问题。咱们就用大白话聊聊这个事儿。


咱们的“时间蛋糕”就这么大,凭什么分给你?

你可以这么理解,我们每个人每天的闲暇时间,就像一个固定大小的蛋糕。以前,这块蛋糕可能被微信/LINE、微博/Facebook、新闻App、游戏等等一起分着吃。

突然,TikTok(抖音)冲了进来,它不是拿走一小块,而是直接端走了一大盘。它太魔性了,一刷就停不下来,导致留给其他App的“蛋糕”越来越少。这对像LINE雅虎(LY公司)这种业务很多元的老牌公司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

那它们该怎么办呢?光着急是没用的,一般有下面这么几套打法:


打法一:打不过就加入——“我也搞个短视频”

这是最直接的办法。你不是爱看短视频吗?好,我App里也给你加一个。

  • 例子:Instagram 推出了 Reels,YouTube 推出了 Shorts,咱们国内的微信也有了视频号。LINE 在日本也搞了个叫 LINE VOOM 的东西,基本上就是个内置的短视频信息流。

  • 这么做的好处

    1. 留住用户:至少用户想刷短视频的时候,不用非得跳到别的App去,有一定概率会留在我的平台里。
    2. 利用老本:这些平台本身就有大量的用户和好友关系。比如,你在LINE VOOM里可能更容易看到你朋友发的视频,这就和TikTok那种纯算法推荐的“陌生人社交”有了点区别。
  • 挑战: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TikTok的核心是它那个“神一样”的推荐算法,能猜透你的心思。新来的玩家想在算法和内容丰富度上追上它,需要投入巨大的资源。大多数时候,这种“模仿”只是个防御性策略,很难做到反超。


打法二:不跟你玩同一个游戏——“做你做不到的事”

既然在“刷个爽”这件事上很难赢过你,那我就得把我的“老本行”做得更好,让你离不开我。

  • 核心思路:强化自己独一无二的优势。

  • 对LINE雅虎来说,它的优势是啥?

    1. 强社交关系:LINE的核心是聊天。这是TikTok没法比的。所以,它可以强化在聊天场景里的内容分享。比如,让朋友间分享文章、视频、小程序变得更方便、更有趣。让“内容”为“社交”服务,而不是反过来。
    2. 生活服务整合(超级App策略):LINE在日本几乎等于“国民微信”,它有支付(LINE Pay)、新闻、购物、打车等一大堆功能。用户可能不是为了娱乐打开你,但为了付钱、看新闻总得用吧?只要你打开了,我就有机会把内容推给你。比如,你在看雅虎新闻的时候,旁边推荐一个相关事件的短视频解读。这就是“高频打低频”,用你必须用的功能,来带动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3. 深耕有价值的内容:TikTok是“快餐”,吃着爽但没啥营养。那LINE雅虎就可以做“精品正餐”。比如,提供更专业、更深度的文章报道、财经信息、高质量的纪录片等。吸引那些不仅仅想“杀时间”,还想获得知识和价值的用户。

打法三:圈地自萌——“打造高粘性的社区”

TikTok像一个巨大的公共广场,所有人都在里面逛。但有些人其实更喜欢待在小圈子里,和有共同爱好的人聊天。

  • 做法:建立或扶持各种垂直兴趣社区。

    • 比如LINE的 OpenChat 功能,就类似一个匿名的兴趣群组。你可以加入一个“动漫迷”群组,或者一个“钓鱼爱好者”群组。
    • 在这些社区里,用户粘性非常高。大家讨论共同爱好,分享相关的内容,这时候大家看的就不是泛泛的短视频了,而是和自己兴趣强相关的内容。用户在这里投入了情感和关系,就很难被轻易挖走。
  • 类比一下:这就像你虽然爱逛大商场(TikTok),但你还是会经常去家楼下的那家常去的咖啡馆(兴趣社区),因为那里有你认识的老板和朋友。


总结一下

所以,面对TikTok的冲击,像LINE雅虎这样的公司,策略基本是一个组合拳:

  1. 人有我有(防御):我也上线短视频功能(如LINE VOOM),免得用户都跑光了。
  2. 人无我有(进攻):把我的核心优势——即时通讯和生活服务——做得更好,用这些你离不开的功能把你的时间“锁”在我的平台里。
  3. 创造归属感(固守):建立一个个小而美的兴趣社区,让用户因为“同好”和“情感”留下来,而不只是因为“好玩”。

说白了,就是用一个大而全的“生活服务全家桶”,去对抗一个专精于“娱乐”的对手。能不能成功,就看这个“全家桶”做得够不够方便、够不够有吸引力了。

创建时间: 08-15 06:00:19更新时间: 08-15 10: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