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者为何痴迷于控制?根据本书分析,他们的核心驱动力是嫉妒、无聊还是内在的空虚?
好的,我们来聊聊杰克森·麦肯锡这本书里提到的这个深刻问题。为什么那些操控者(比如自恋型人格、反社会人格等)会对“控制”这件事如此痴迷?
你提到的三个选项——嫉妒、无聊、内在的空虚——其实都沾边,但根据麦肯锡的分析,它们不是并列关系,而是有主次之分的。
核心驱动力是「内在的空虚」,而嫉妒和无聊是这种空虚感的直接产物。
核心驱动力:无法填补的「内在空虚」
你可以这么理解,操控者的内心就像一个黑洞。
一个健康的人,内心是有自我价值感、有稳定的是非观、有自己的喜好和目标的。换句话说,他们的“内在世界”是充实、有内容的。他们知道“我是谁”。
但操控者不是。他们的“自我”是一个空壳。他们没有一个稳定、真实的核心。他们不知道自己是谁,也没有持续的自我价值感。这种感觉非常可怕,就像漂浮在无尽的虚空中,没有着陆点。
为了摆脱这种可怕的空虚感,他们必须向外抓取东西来“填满”自己。而最容易抓取、最能带来“存在感”的,就是别人的情绪、生活和能量。
控制,就是他们抓取和吸收别人能量的手段。
- 通过控制你的情绪(让你开心、让你痛苦、让你困惑),他们才能感觉到自己的影响力,从而确认“我存在”。
- 通过控制你的生活(决定你穿什么、见什么朋友、做什么工作),他们就像在玩一个模拟人生游戏,把你的人生当成自己的,暂时忘记了自己人生的苍白。
- 通过控制你的思想(让你怀疑自己,相信他们的说辞),他们把你变成了自己的一部分,一个可以随意塑造的“附属品”,这能带来极大的安全感和满足感。
所以,控制不是目的,而是他们对抗内心那个“黑洞”的唯一生存策略。
由“空虚”引发的两种情绪:嫉妒和无聊
现在我们再来看另外两个选项,你就会发现它们其实是“内在空虚”的副产品。
1. 嫉妒 (Envy)
操控者的嫉妒,不是我们普通人那种“啊,他有个好车,我真羡慕”的简单情绪。
他们的嫉妒是针对你整个人的存在状态。他们嫉妒:
- 你拥有真挚的情感:你能发自内心地快乐、悲伤、爱与被爱。这些是他们无法体验的奢侈品。
- 你拥有自己的天赋和热情:你对画画、音乐、工作有热情,能从中获得成就感。而他们的世界是灰色的,没有真正的热爱。
- 你拥有健康的人际关系:你有真正的朋友和家人。
因为他们内在空虚,无法自己生产出这些“美好的东西”,所以当他们看到你拥有时,那种嫉妒是毁灭性的。他们控制你的目的之一,就是把你拉到和他们一样空虚的水平。他们会贬低你的爱好,孤立你的朋友,让你变得和他们一样,这样他们内心的嫉妒感才会得到缓解。
2. 无聊 (Boredom)
一个内心空洞的人,他的生活是极其无聊和乏味的。没有真正的兴趣,没有深刻的情感体验,每天都像在重复播放一部黑白默片。
为了打破这种无聊,他们需要强烈的刺激。
制造戏剧冲突和混乱,就是他们找乐子的方式。
- 挑拨离间,看你和朋友闹矛盾。
- 故意说一些模棱两可的话,看你抓狂猜测。
- 在你最重要的日子里(生日、纪念日)制造麻烦,毁掉你的快乐。
这些“抓马”(Drama)对他们来说,就像我们看一部刺激的电影,能让他们暂时感觉自己“活过来了”,摆脱了那种死水一潭的无聊感。控制局面、看别人为他们上演情绪过山车,是他们对抗无聊的“娱乐活动”。
总结一下
所以,如果你要画一个关系图,应该是这样的:
内在的空虚(核心) ↓ 为了填充空虚,他们必须向外抓取 ↓ 痴迷于控制(手段/策略) ↓ 在控制他人的过程中,表现出两种强烈的情绪 ↙ ↘ 嫉妒 无聊 (想要摧毁你拥有的) (需要戏剧性来刺激自己)
理解了这一点,你就能明白,他们的行为其实和你本人“好不好”关系不大。你只是恰好成为了那个被选中来填补他们内心黑洞的人。他们的所作所为,源于他们自身无法修复的内在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