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Sora2等AI视频模型未来将如何发展? CG/VFX行业会被重塑还是取代?
聊到Sora这类AI视频模型,感觉就像我们第一次看到智能手机一样,知道它会改变很多事,但具体怎么变,当时谁也说不清。我试着用大白话聊聊我的看法。
AI视频模型最终会变成什么样?
我觉得它会从一个“玩具”变成一个“工具箱”,最后再进化成一个“创意伙伴”。
-
现在的“玩具”阶段:你给它一句话,它给你一个惊艳的短片。很酷,但不太可控,像个开盲盒的玩具。视频里的人物、场景可能下一秒就变样了,没法保证连续性,所以还做不了长片。
-
未来的“工具箱”阶段:这是我觉得很快会实现的一步。它不再是你给一句话就完事了,而是会变得非常“听话”。你可以像使唤一个顶级特效团队一样使唤它。比如,你可以对它说:“把这个视频里的人物换个发型”,“让下午三点的阳光从左边窗户照进来”,“把这辆车换成一艘宇宙飞船,飞起来的时候要有烟尘效果”。它会变成一个超级强大的后期软件,你可以对视频进行精细的、实时的修改和创作。
-
终极的“创意伙伴”阶段:到了这一步,它就不只是个工具了。它能理解你的“感觉”。你可以跟它说:“我想要一段有王家卫电影感觉的镜头,表现主角内心的孤独和迷茫。” 它不仅能生成画面,还能理解这种抽象的艺术风格和情感,并帮你提供多种创意选择。它会成为你的导演助理、摄影师、剪辑师,甚至能跟你一起头脑风暴,激发你的灵感。
整个CG/VFX行业会被重塑还是被取代?
我的答案是:彻底重塑,但不会被完全取代。
这就像数码相机出现后,胶片行业几乎消失了,但摄影师这个职业没有消失,反而迎来了大爆发。AI对CG/VFX行业也是一样。
被取代的是什么? 是那些“劳动密集型”的工作。比如,一帧一帧地把人物从背景里抠出来的“Roto(转描)”工作,制作大量的、重复的场景模型(比如森林里的每一棵树,城市里的每一栋楼),还有一些基础的特效模拟。这些繁琐、耗时、又没太多创意含量的工作,AI会比人做得又快又好。对从事这些基础工作的技术人员来说,冲击会非常大。
被重塑和强化的是什么? 是“创意”和“审美”。
-
门槛大大降低,创意大爆发:以前你想拍个科幻大片,得找几百人的团队,花几千万甚至上亿。以后可能一个有想法的导演,带着一个小团队,甚至他自己一个人,就能用AI工具实现好莱坞级别的视觉效果。这意味着,决定一个作品好坏的,不再是谁钱多、谁的团队技术强,而是谁的故事更有趣、谁的创意更独特。独立电影人、小工作室会迎来春天。
-
艺术家的工作重心转移:CG/VFX艺术家的工作会从“怎么做出来”转变为“要做成什么样”。他们不再需要花80%的时间去跟软件和技术细节死磕,而是可以把所有精力都放在艺术设计、故事叙事、镜头语言和整体风格的把控上。AI负责执行,人负责决策和创意。人的价值,体现在审美、品味和想象力上。
-
新的职业会出现:未来可能会有“AI导演”、“AI特效师”这样的职位。他们的核心技能不是操作某个复杂的软件,而是如何用最精准、最富创造力的语言(Prompt)去“指导”AI工作,并且能对AI生成的结果进行筛选、调整和艺术加工。
总的来说,AI不会让CG/VFX行业消失,而是会把整个行业的生产力提升到一个新的量级。它会淘汰掉旧的、低效的生产方式,同时催生出新的创作模式和艺术表达。对于有创意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好时代,因为他们终于可以摆脱技术的束缚,专注于实现自己的想象力了。而对于整个行业来说,这是一次“工业革命”,最终会让观众看到更多、更酷、更有想象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