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算法稳定币常常陷入“死亡螺旋”?这个过程是如何发生的?

创建时间: 8/6/2025更新时间: 8/18/2025
回答 (1)

嘿,你问的这个问题挺常见的,我在加密货币圈混了几年,也见过不少算法稳定币的起落。让我像聊天一样给你解释清楚,为什么它们常常会陷入“死亡螺旋”,以及这个过程是怎么一步步发生的。咱们一步步来,尽量用大白话。

先说说什么是算法稳定币

简单点说,稳定币就是一种加密货币,目标是保持价格稳定,通常锚定美元,比如1个稳定币=1美元。常见的像USDT或USDC,有真实资产(如美元储备)做后盾。

算法稳定币不一样,它不靠真金白银储备,而是用一套算法和机制来维持价格稳定。举个例子,它可能会发行两种代币:一个是稳定币(比如叫UST),另一个是“姐妹币”(比如LUNA),通过烧毁或铸造这些币来调节供需,试图让稳定币的价格保持在1美元附近。这听起来聪明,但问题就出在这里——它太依赖市场信心和算法的自动调节了。一旦信心崩了,就容易出大事。

为什么常常陷入“死亡螺旋”?

“死亡螺旋”就是一种恶性循环:币价开始下跌,然后机制试图救市,但反而加速了崩盘,导致整个系统崩溃。为什么算法稳定币容易这样?因为它们没有足够的“真实锚定”。传统稳定币有银行存款或债券做后盾,但算法稳定币靠的是大家对系统的信任和算法的自动调整。如果市场恐慌,大家蜂拥卖出,算法就跟不上了。历史上像Terra的UST、Ampleforth这些项目都栽过跟头,损失惨重。

关键原因是:它太脆弱了。小波动还能调节,但大波动一来,就像是多米诺骨牌,一倒一大片。不是说所有算法稳定币都这样,但很多设计上就有隐患,尤其是那些过度依赖杠杆或姐妹币的项目。

“死亡螺旋”的过程是怎么发生的?

我来一步步拆解给你看,就拿Terra的UST和LUNA为例(这是个经典惨案,2022年崩盘,蒸发了几百亿)。过程大致是这样(简化版,现实中更复杂):

  1. 一切正常时:假设UST价格稳定在1美元。系统通过LUNA来调节——如果你想铸造新UST,就得烧掉等值的LUNA;反之,如果UST价格低于1美元,你可以用UST换LUNA,系统会烧掉UST并给你更多LUNA。这样,供需就平衡了。大家觉得靠谱,就继续持有或买入。

  2. 小问题出现:市场波动来了,比如加密大盘下跌,或者有人大笔卖出UST,导致UST价格微微跌到0.99美元。这时,算法启动:人们可以用便宜的UST去换LUNA(因为换取的LUNA价值会高于UST),理论上这会减少UST供给,拉回价格。

  3. 恐慌开始扩散:但如果卖压太大(比如机构抛售或黑天鹅事件),UST价格继续跌到0.95美元甚至更低。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慌了:他们不相信系统能快速恢复,就开始抛售UST换LUNA,或者直接卖掉LUNA套现。这时候,LUNA的价格也开始跟着跌,因为市场上LUNA突然多了(大家都在换)。

  4. 恶性循环启动:LUNA跌了,意味着用LUNA铸造UST的成本变低,系统为了救UST可能会铸造更多LUNA来吸收卖压。但这又进一步稀释LUNA的价值,导致LUNA暴跌(从几十美元跌到几分钱)。现在,UST的“锚定”彻底松了——因为LUNA是它的后盾,LUNA一文不值,UST也就没人要了。人们蜂拥逃离,价格直线崩盘。

  5. 彻底崩溃:这就形成了“死亡螺旋”——UST跌 → 更多人换LUNA → LUNA供给爆炸式增加 → LUNA价格崩 → 系统无法再支撑UST → 更多人抛售 → 循环加剧。最终,UST可能跌到几分钱,LUNA归零,整个生态蒸发。Terra就是这样,一夜之间从明星项目变成废墟。

怎么避免?我的小经验

不是所有算法稳定币都注定这样,但设计得不好就容易中招。一些新项目在尝试加点抵押物或改进机制,但风险还是高。如果你玩加密,记住:算法稳定币听起来高科技,但本质是靠大家信心维系的。市场一慌,就容易雪崩。建议新手别all in这种,分散风险,多看看历史教训。

有啥不懂的再问我啊,我不是专家,但这些年踩过不少坑,哈哈。

创建时间: 08-06 13:19:06更新时间: 08-09 2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