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完全可以说被忽视了,而且不是一般的忽视。
这么说吧,轻井泽威士忌的今天和昨天,简直是两个世界。它就像一支才华横溢但生不逢时的独立乐队,在活动期间没几个粉丝,解散多年后,他们的唱片却被炒成了天价,人人都说他们是传奇。
具体来说,为什么它当年在日本本土市场混得那么惨,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1. 口味太“硬核”,不符合主流
在轻井泽还活跃的上世纪80、90年代,日本威士忌市场的主流是啥?是三得利(Suntory)和日果(Nikka)的调和威士忌(Blended Whisky),比如我们熟知的角瓶、黑方。大家习惯的喝法是兑水或者做成Highball(威士忌苏打),追求的是清爽、顺口的口感。
而轻井泽呢?它走的是非常传统的苏格兰风格,用的麦子(黄金诺言 Golden Promise)和雪莉桶都是下了血本的,做出来的酒体非常强壮、浓郁,风味复杂。这种酒对于当时只想轻松喝一杯的普通消费者来说,门槛太高了,就像你只想听首流行歌曲,结果人家给你来了一段复杂的交响乐,大多数人是欣赏不来的。
2. 大环境不好,威士忌卖不动
从80年代末开始,日本经济泡沫破裂,进入了“失去的二十年”。大家的消费能力和意愿都大幅下降。威士忌这种“洋酒”的销量暴跌,人们更愿意去喝便宜的烧酒(Shochu)和啤酒。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连三得利和日果这样的大佬都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更别说轻井泽这种产量小、成本高、又不赚钱的小酒厂了。它根本没有生存的空间。
3. “娘家”不疼,没人愿意为它花钱
轻井泽蒸馏所当时的母公司是“美露香”(Mercian),这是一家主营葡萄酒的公司。威士忌业务对他们来说只是个副业,而且还是个连年亏损的副业。
你想想看,在市场不景气、产品又卖不出去的情况下,母公司自然不会再往这个“无底洞”里投钱做营销或维持运营了。所以,在2000年,他们最终决定停止生产,关掉了这家酒厂。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
日本威士忌在21世纪初开始在国际上拿大奖,全球威士忌爱好者突然发现,东方还有一个威士忌宝藏。这时,一些有眼光的欧洲独立装瓶商(比如英国的Number One Drinks公司)发现了被封存的轻井泽原酒库存,他们买下了这些酒,重新包装并推向国际市场。
结果一炮而红!它那强劲复古的雪莉桶风味,正好击中了全球核心威士忌爱好者的心。加上“已关闭的传奇酒厂”(Silent Distillery)这个身份带来的稀缺性,价格就像坐上了火箭一样飞涨,最终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拍卖会上的天价神话。
所以,总结一下就是:轻井泽在本土活跃时,因其小众的风格和不景气的市场而被彻底忽视;在它“死”后,却被世界所发现,最终封神。 它的故事,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墙内开花墙外香”,甚至可以说是“人走茶才热”的戏剧性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