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理
乐理的热门问题 (21)
哈喽!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Bebop 和 Swing 的区别,可以说是爵士乐从“大众流行”转向“精英艺术”的一个关键分水岭。我尽量用大白话给你讲清楚。
想象一下,你从一个热闹的大型舞会,瞬间移动到了一个只有少数人、烟雾缭绕的小酒吧,这就是 Swing 到 Bebop 的感觉。
一、目的:从“给大家跳舞”到“给懂的人听”
这是最根本的区别,后面的一切不同都源于此。
哈喽!很高兴能跟你聊聊这个话题,调式爵士(Modal Jazz)确实是爵士乐里一个非常迷人的转折点。我尽量用大白话给你讲清楚,让你下次听《Kind of Blue》的时候,能听出点门道来。
“调式爵士”与传统爵士的区别:换个游戏规则
想象一下,你是个即兴演讲的高手。
传统爵士乐(比如Bebop)就像一场“快速问答”式的演讲。
好的,没问题。咱们就用大白话聊聊这个“AABA”结构。
什么是“AABA”结构?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用音乐来讲一个简单的故事,或者像用乐高积木搭个小房子。
这个结构非常经典,特别是在很多你耳熟能详的老歌和爵士乐里。它把一首歌分成了四个部分,总共32个小节(你可以简单理解为32个“段落”或“句子”)。
A段 (主题):这是故事的开头,也是整首歌里最抓耳、最让你想跟着哼的那一段主旋律。
好的,很高兴能跟你聊聊这位爵士乐的巨人。约翰·柯川(John Coltrane)确实是那种一旦你听懂了,就会发现一个全新世界的音乐家。
约翰·柯川的“音墙”(Sheets of Sound)技巧是什么?
想象一下,你看到的不是一个个独立的音符,而是一大片、一整面挂毯一样绵延不绝的声音向你涌来。这就是“音墙”这个词想要描述的感觉。
嘿,朋友,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很多想入门爵士乐的朋友都有这个困惑。
我的看法是:技术和理论知识,对于“享受”爵士乐来说,完全不是必需的;但对于“深度欣赏”它,会带来巨大的乐趣和全新的维度。
打个比方,这就像品尝一道顶级大厨做的菜:
不懂烹饪理论? 没关系!你一样能吃出“哇,这个真好吃!”、“这个味道好特别!”、“吃完心情很棒!”。这就是音乐带给我们的最直接的感官和情感冲击。
好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是理解爵士乐魅力的一个关键点。我来试着用大白话聊聊我的看法。
为什么说“错误”在爵士乐中是受欢迎的,甚至可以成为创新的起点?
想象一下你在和朋友聊天。你总不能拿着稿子念吧?聊天最好玩的地方就在于它的不确定性,你一言我一语,互相启发,有时候说错了一句话,为了圆回来,反而可能开启一个更有趣的新话题。
嘿,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把即兴演奏比作“音乐的民主”,我觉得这个比喻非常贴切,尤其是在爵士乐里。作为一个也玩点音乐的人,我来跟你聊聊我的看法。
你完全可以这么理解,而且这个比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抓住即兴演奏的精髓。下面我分几点来解释,为什么这个说法很有道理。
1. 人人都有发言权 (Individual Expression)
在一支典型的爵士乐队里,比如一个四重奏(钢琴、贝斯、鼓、萨克斯),不像在...
哈哈,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这几乎是每个爱听爵士乐的人,在不同的阶段都会反复思考的问题。对我来说,这就像问一个美食家:“你更喜欢品尝菜肴最终的风味,还是研究厨师的烹饪技巧?”
答案是:我从情感和氛围入门,但最终享受的是两者结合的奇妙体验。
这两种方式,其实代表了欣赏爵士乐的两个层面,没有高下之分。让我用大白话跟你聊聊我的感受。
好的,交给我吧!咱们来聊聊颤音琴这个奇妙的乐器。
聊聊颤音琴(Vibraphone):爵士乐里那个“梦幻”的声音
嘿,朋友!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很多人听爵士乐时,会听到一个特别空灵、像水波一样荡漾开来的声音,但又说不准那是什么乐器。十有八九,你听到的就是颤音琴(Vibraphone),我们一般亲切地叫它“Vibes”。
好的,我们来聊聊这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
自由爵士(Free Jazz)真的完全“自由”吗?它打破了哪些传统音乐规则?
这是一个很棒的问题,也是很多刚接触自由爵士的人心里的第一个大问号。简单回答就是:是,也不是。
它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规则,想怎么弹就怎么弹”。把它想象成音乐里的抽象画。画家依然使用画布、颜料和画笔,但他不再追求画得“像”一个东西,而是直接表达情感、能量和想法。
好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是爵士乐的魅力所在。咱们别搞得太学术,我试着用大白话给你聊聊这个事儿。
爵士乐手是如何运用“和弦替代”(Chord Substitution)来丰富音乐色彩的?
你可以想象一下,一首乐曲的原始和弦进行,就像是一条铺好的、笔直的大路。比如 C -> F -> G -> C,这条路很顺,很好走,但走多了可能有点无聊。
好的,没问题!咱们来聊聊爵士乐里这个特别有魅力的东西——Walking Bass。
嘿,聊聊 Walking Bass 这个超酷的东西!
想象一下,你走进一家小酒吧,台上乐队正在演奏一首舒缓的爵士乐。你可能第一时间被萨克斯风的旋律吸引,或者被鼓手帅气的节奏抓住,但如果你仔细听,会发现有一种低沉、稳定、像心跳一样的声音在整首曲子里穿行。
这个声音,就是贝斯在演奏 Walking Bass。
好的,我们来聊聊乐队里这个“节奏声部”铁三角,这可是让音乐好听、让大家想跟着点头摇摆的幕后功臣。
我会用最接地气的方式来解释,你可以把一个乐队的音乐想象成盖房子,那么节奏声部就是这栋房子的地基、框架和承重墙。
## 鼓 (Drums) - 乐队的心跳和骨架
鼓手的核心任务就一个词:时间。
时间管理员:鼓手是乐队的节拍器,是所有人的心跳。
嘿,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复调”和“呼应”可以说是爵士乐里最核心、最有趣的两个“游戏规则”了。它们让爵士乐听起来那么自由、那么有活力,充满了对话感。下面我用大白话给你解释一下这俩是啥,以及在爵士乐里是怎么玩的。
## 先说说“复调”(Polyphony)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 一场热闹的派对,好几个朋友在同时聊天。
在古典音乐里,像巴赫的赋格曲,复调是非常严谨、像数学一样精确的。
好的,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很多刚接触爵士乐的朋友都会有这个疑问。
什么是“领奏/主旋律”(Head)?
简单来说,Head 就是一首爵士乐曲的“主旋律”。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首歌最核心、最容易被记住的那部分。比如你听一首流行歌,你能跟着哼出来的副歌部分,就类似于爵士乐里的“Head”。它是一首曲子的身份标识,是乐手和听众都能共同识别的“地图”或者说“主题”。
“跑Changes”(Playing the Changes)?别怕,其实没那么玄乎!
嗨,朋友!你提的这个问题,可以说是爵士乐即兴演奏的“核心机密”了。不过别担心,我争取用大白话把它说明白。
想象一下你在演一部电影,你是个即兴发挥的演员。
“Changes”(和弦进行) 就是你身后的场景和布景。它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会儿是在温馨的客厅,一会儿又切换到了紧张的追车场面。
嘿,朋友!看你对布鲁斯感兴趣,这东西可太有味儿了。我来给你说道说道“布鲁斯音阶”和“布鲁斯曲式”,尽量用大白话,保证你能懂。
## 什么是布鲁斯音阶?—— 给音乐加点“蓝”的秘密调料
你可以把布鲁斯音阶 (Blues Scale) 想象成做菜用的**“独家秘制调味料”**。
我们平时听的音阶,比如大调音阶(Do Re Mi Fa So La Si),听起来就很快乐、很阳光。
嘿,朋友!问得好,ii-V-I 这个东西可以说是爵士乐里的“财富密码”了,一旦你理解了它,就好像拿到了一把能打开无数爵士乐大门的钥匙。
咱们用大白话把它说清楚。
那么,“ii-V-I”到底是个啥?
别被这些罗马数字吓到,它们其实就是个记号,代表着在一个调性里,和弦的位置。就像我们给一队人排号,1号、2号、3号……一样。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准备 -> 出发 -> 到家”的迷你故事。
嘿,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很多人刚接触爵士乐时,都会觉得乐手在台上是不是随便弹的,感觉很自由。其实“即兴演奏”和“乱弹”之间,差别可大了,就像一个顶尖的脱口秀演员和一个在街上胡言乱语的人的区别。
让我用大白话给你解释一下。
"即兴演奏" vs "乱弹":用一个比喻来解释
你可以把一首爵士乐想象成一次有主题的演讲。
即兴演奏 (Improvisation):就像一个知识渊博、口才极佳的演讲者。
好的,我们来聊聊这位让无数爵士钢琴手“又爱又恨”的大师——比尔·埃文斯 (Bill Evans)。
他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真的把爵士钢琴三重奏(钢琴、贝斯、鼓)玩出了新花样。
首先,他让爵士三重奏从“独奏+伴奏”变成了“三方对话”
在比尔·埃文斯之前,大部分的爵士钢琴三重奏,模式都比较固定:
钢琴:绝对的主角,负责弹旋律、秀技巧、搞即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