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 Naval 提到“公开构建”(Build in public)?
好的,我们来聊聊 Naval 为什么会推崇“公开构建”(Build in Public)这个概念。
这事儿其实挺有意思的,它不仅仅是一个时髦的口号,背后是一套非常聪明的创业和个人品牌打造逻辑。
想象一下,你决定要做一个产品,比如一个能帮你管理读书笔记的 App。你有两种选择:
- 选择A(传统模式):悄悄地把自己关在小黑屋里,花半年甚至一年时间,把产品做得“完美”了,然后找个日子,敲锣打鼓地推向市场,期待一炮而红。
- 选择B(公开构建模式):从你产生这个想法的第一天起,你就开始在社交媒体上(比如 Twitter、即刻、小红书)分享你的故事。
“公开构建”就是选择B。它具体是什么样的呢?大概是这样:
- 今天,你发一条动态:“我发现市面上的读书 App 都不好用,我准备自己做一个,目标是解决 A 和 B 这两个痛点。有同样困扰的朋友吗?”
- 下周,你分享了几个产品原型设计的草图,问大家:“嘿,伙计们,你们觉得哪个 Logo 好看?或者第一版的界面,你们更喜欢哪个布局?”
- 下个月,你宣布:“搞定!第一个可用的版本出来了,虽然很简陋,但核心功能有了。这是邀请码,前 100 个粉丝可以免费体验,快来给我提意见!”
- 再下个月,你公布数据:“哇,第一个月我们有了 500 个种子用户,付费收入 800 美元!虽然不多,但这是个超棒的开始!感谢大家的支持,这是我们下个月的开发计划...”
你看,整个过程就像是在写一部“创业连续剧”,而你的关注者们,就是最早的追剧观众。
现在我们回到正题,Naval 为什么推崇这种方式呢?因为这背后有几个巨大的好处,非常符合他一贯强调的“杠杆思维”。
1. 最聪明的市场营销:把“过程”变成“产品”
在传统模式下,你得先花钱花时间把产品做出来,然后再花一大笔钱去做市场营销,告诉大家“快来看我这个好东西!”。这个过程风险很高,万一你做的东西没人要,钱和时间就都打水漂了。
“公开构建”把这个流程反过来了。你的构建过程,本身就是最好的营销内容。
- 建立信任:当你坦诚地分享你的思考、遇到的困难、犯的错误和取得的小小胜利时,你不再是一个冷冰冰的公司或 App,你成了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大家会觉得你很真实、很可信。信任,是今天互联网上最稀缺的资源。
- 吸引早期用户:那些从一开始就关注你、给你提建议的人,会有一种“参与感”和“共建感”。他们看着这个产品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慢慢长大。等产品一发布,他们不仅会是第一批用户,还会是最热情的传播者,会主动帮你推荐给身边的朋友。你等于免费拥有了一个“粉丝后援会”。
2. 免费、高效的“产品反馈循环”
闭门造车最大的风险,就是你做的东西根本不是用户想要的。
“公开构建”相当于让你拥有了一个全天候、免费的产品顾问团。
- 你分享一个新功能的想法,马上就会有人告诉你:“这个功能太棒了,正是我想要的!” 或者“嗯...我觉得这个方向不太对,你有没有考虑过另一种情况?”
- 这种来自真实潜在用户的即时反馈,比任何昂贵的市场调研都更有价值。它可以帮你快速验证想法,少走弯路,确保你一直在打造一个真正有人需要的产品。
3. 创造“好运”:扩大你的“运气表面积”
Naval 经常提到一个概念,叫“增加你的运气表面积”(Increase your luck surface area)。意思就是,你要多做一些事,让好运更容易找到你。
“公开构建”就是这么一件事。
- 当你持续不断地对外分享你的工作和思考时,你就像在黑暗的宇宙里点亮了一盏灯。那些对你做的事情感兴趣的人——潜在的合作伙伴、欣赏你的投资人、想加入你的优秀人才、甚至是报道你的媒体记者——才有可能看到你,找到你。
- 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条分享会吸引来谁的注意。可能一个行业大佬看到了你的想法,给你点了个赞,就带来了巨大的流量;也可能一个未来的合伙人,因为认同你的理念而选择加入。这些“意想不到的惊喜”(Serendipity),都是躲在小黑屋里得不到的。
4. 建立个人品牌和“护城河”
在今天这个时代,产品和功能很容易被抄袭,但有一样东西是别人拿不走的:你和你的社区。
通过“公开构建”,你不仅是在做一个产品,更是在打造一个强大的个人品牌和一个围绕你和你的产品建立起来的社区。
- 人们关注你,一开始可能是因为你的产品,但最后留下来的,往往是因为认同你这个人,喜欢这个社区的氛围。
- 这个由信任和情感连接起来的社区,会成为你最坚固的“护城河”。即使别人抄袭了你的产品,也很难复制你的社区文化和粉丝的忠诚度。
总结一下:
Naval 推崇“公开构建”,是因为它是一种极具杠杆效应的策略。你只是在做你本来就要做的事(开发产品),但通过“公开”这个小小的动作,你同时完成了市场营销、用户调研、社区建设和个人品牌打造等多项任务。
它把传统模式下的高风险、高投入,转化成了一个低风险、持续积累、不断获得正反馈的良性循环。这对于资源有限的初创公司和个人创业者来说,无疑是一种更聪明、更现代的成功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