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纳瓦尔说“欲望是契约”?
好的,我们来聊聊纳瓦尔这句听起来有点玄乎的话。
纳瓦尔说“欲望是契约”,这句话到底啥意思?
老哥,这话听起来有点绕,但其实特实在。咱们把它拆开看,一下子就明白了。
纳瓦尔的原话是:
“Desire is a contract you make with yourself to be unhappy until you get what you want.”
“欲望是你与自己签订的一份合同,在得到你想要的东西之前,你承诺自己要一直不开心。”
你看,关键就在 “与自己签订的合同” 这几个字上。
想象一下签合同是个什么场景?得有甲方乙方,有条款,有期限,还有违约责任,对吧?
在“欲望”这份合同里:
- 甲方是你,乙方也是你。 是你自己跟自己立下的规矩。
- 合同条款是: “我必须得到 ________ (比如:一台新手机、一个升职机会、某个人的认可)。”
- 合同期限是: “从现在开始,直到我得到它为止。”
- 核心内容(也是最坑的地方)是: “在此期间,我授权自己可以不开心、可以焦虑、可以嫉妒、可以难受。我的快乐将暂时‘离线’,直到目标达成。”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你就懂了:
假设你突然特别想换个最新的手机。
- “欲望”产生: “哇,这手机太帅了,我一定要搞到手!”
- “合同”悄悄生效: 在你脑子里产生这个念头的一瞬间,你其实就跟自己签了份“不开心合同”。
- 合同开始履行:
- 你再看自己手里的旧手机,觉得哪哪都不顺眼,有点烦。
- 刷朋友圈看到别人晒了新手机,心里酸溜溜的,有点嫉妒。
- 算算自己的工资,发现得等两个月才能买,感觉很煎熬。
- 你开始频繁地想这件事,工作都分心了,有点焦虑。
你看,在你真正拿到新手机之前,你给自己预定了一整套的“不开心套餐”。你允许这些负面情绪占据你的生活,因为你跟自己约定好了:“得不到它 = 不开心”。
这就是纳瓦尔说的“欲望是契约”。它不是外界强加给你的,而是你主动选择的一种“自我折磨”模式。
为什么纳瓦尔要这么说?他想告诉我们什么?
他不是让我们变成无欲无求的“圣人”,而是想提醒我们一件事:
1. 幸福是你的默认状态,是欲望打破了它。 纳瓦尔认为,人天生就可以是平静和满足的。就像一片平静的湖水。而“欲望”就像你往湖里扔的一块石头,它激起了涟漪,打破了平静。你想恢复平静,要么等涟漪自己平息,要么就干脆别老往湖里扔石头。
2. 你可以撕毁这份合同。 既然合同是你自己签的,那你也完全有权随时撕毁它。 怎么撕毁? 就是通过**“觉察”**。当你意识到:“哦,我现在这么难受,是因为我跟自己签了个‘必须换手机才开心’的合同啊。” 一旦你意识到了这一点,你就有了选择权。你可以选择继续履行这份不开心合同,也可以选择对自已说:“去他的吧,一部手机而已。我现在拥有的也挺好,心情愉快最重要。”
当你能这样想的时候,你就把幸福的主动权拿回了自己手里。你可以继续努力去赚钱买手机,但你不必把“不开心”作为这个过程的附加条件。你可以开心地去追求,而不是焦虑地去渴望。
总结一下
所以,纳瓦尔这句话的核心思想是:
- 欲望是一种自我选择: 你选择了在愿望达成前“保持不开心”的状态。
- 认清痛苦的来源: 让你难受的不是“没得到”,而是你内心那份“得不到就不行”的执念。
- 夺回幸福的主动权: 通过觉察和放下这份“合同”,专注当下,你可以在任何时候都感到平静和满足。
下次再有什么东西让你抓心挠肝、求之不得的时候,不妨用纳瓦尔这句话问问自己:“我真的要跟自己签这份‘不开心合同’吗?”
想通了这一点,很多烦恼真的会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