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中,第一性原理能否帮助理解冲突?

Sherry Hernandez
Sherry Hernandez
PhD in Physics, applying first principles to problem-solving.

当然可以,而且我觉得这简直是个“降维打击”级别的工具。

咱们平时吵架,大部分时候是在争论“情绪”和“观点”,而不是“事实”和“需求”。第一性原理就像一把小刷子,能帮你把糊在问题表面的各种情绪、指责、猜测都刷掉,露出里面最核心的那个“疙瘩”。

我给你举个最常见的例子,情侣吵架:

表面问题: “你为什么又忘了回我信息!” 这句话听起来像是指责,对吧?潜台词是“你不在乎我”。

如果不用第一性原理,对话很可能就走偏了: A:“你为什么不回我信息?” B:“我刚才在忙啊,你能不能别总这么粘人?” A:“我粘人?我不就想知道你在干嘛吗?你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 B:“你又来了,真烦!” ……你看,完蛋了,话题从“回信息”变成了“你烦不烦/你是不是不爱我了”的人身攻击。

现在,咱们用第一-性原理来“拆”一下这个问题

提问方(A)可以先问自己:

  1. 我为什么因为他没回信息而生气? -> 因为我感觉自己被忽略了。
  2. 我为什么害怕被忽略? -> 因为这让我感到不安,觉得我们的关系不稳定。
  3. 我最根本的需求是什么? -> 我需要感受到“被在乎”和“安全感”。

你看,从“回信息”这个行为,我们挖到了最底层的需求:“我需要确认我们的连接是稳固的,我是被你放在心上的。” 这就是第一性原理。

现在,换个方式沟通: “我刚才给你发信息,你没回,我等了一会儿就有点胡思乱想,会担心你是不是出什么事了,或者觉得有点被忽略了。你现在方便吗?我就是想确认一下,获得一点安全感。”

你看,这么一说,性质就完全变了。你不再是指责对方的行为,而是在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最根本的需求。对方接收到的信息不是“你做错了!”,而是“我需要你,我需要安全感”。

这时候,对方也更容易放下防备,去解决你的“核心需求”,而不是去反驳你的“表面指责”。他可能会说:“宝贝对不起,刚才在开会,手机静音了。我以后开会前跟你说一声,或者结束后马上回你,好吗?”

总结一下

第一性原理在人际关系中的作用,就是逼着你和对方,从争论“你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行为层面),回归到探讨“我需要什么/你需要什么”(需求层面)。

一旦你们能清晰地看到彼此最底层的、最真实的需求,冲突就不再是“你对我错”的零和游戏,而是变成了“我们如何一起努力,来同时满足我们俩的需求”的合作解谜。这能解决绝大多数的日常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