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ryl Jones
Cheryl Jones
Philosophy student, exploring first principles in ethics.
当然能,而且这可以说是它最重要的作用之一。
我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解释吧,你可能会更容易理解。
“背答案”的学习方式,就像是你在学做菜时,死记硬背一本菜谱。
比如,菜谱上写着“西红柿炒鸡蛋”:两个鸡蛋,一个西红柿,放5克盐,炒2分钟。你背得滚瓜烂熟,每次考试(做这道菜)都能拿满分。但问题来了:
- 如果今天家里没有西红柿,只有黄瓜,你怎么办?你懵了,因为菜谱上没写“黄瓜炒鸡蛋”。
- 如果老师傅问你,为什么鸡蛋要先炒,而不是和西红柿一起直接下锅?你答不上来,因为菜谱只告诉你“怎么做”,没告诉你“为什么这么做”。
- 如果让你做一道“可乐鸡翅”,你就彻底不会了,因为这是另一本菜谱的内容。
你看,这种学习方式非常脆弱,知识点之间是孤立的,换个场景就没用了。
而“第一性原理”的学习方式,就像是去理解烹饪的本质。
你不再去背具体的“西红柿炒鸡蛋”菜谱,而是去搞懂最基本、最核心的道理:
- 食材的性质: 鸡蛋是蛋白质,高温下会迅速凝固;西红柿富含汁水,加热会变软出汁;黄瓜清脆,不宜久炒。
- 烹饪的原理: 油温的作用是什么?“炒”这个动作是为了让食材均匀受热;盐、糖、酱油这些调料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 组合的逻辑: 为什么有些食材搭配起来好吃(比如鲜味和酸甜的平衡),有些就不好吃?
当你把这些最基础的“砖块”搞懂后,会发生什么?
- 没有西红柿,有黄瓜?没问题。你知道鸡蛋的特性和黄瓜的特性,自然能琢磨出“黄瓜炒蛋”怎么做好吃,甚至还能举一反三,做出“洋葱炒蛋”、“青椒炒蛋”。
- 别人问你为什么先炒蛋?你能说出道理:“先让鸡蛋在高温油里快速成型,锁住嫩滑的口感,如果和西红柿一起下锅,水太多,油温上不去,鸡蛋就炒老了,变成一锅鸡蛋汤了。”
- 让你做“可乐鸡翅”?虽然你没做过,但你可以推导:鸡翅是肉,需要先处理掉腥味(比如焯水或用料酒);可乐里有糖,加热会变得粘稠,可以用来上色和调味(类似糖色的原理)。虽然不一定一次成功,但你有了解决未知问题的思路。
所以,回到学习上:
第一性原理就是让你停止记忆那些“应用题的解法”(菜谱),而是去追问和理解最底层的公式、定义和公理(烹饪原理)。
- 学物理,不是背“小车滑下斜坡”这道题的解题步骤,而是去理解“牛顿三定律”、“能量守恒”这些最根本的法则。这样,无论是小车、小球还是其他任何物体,无论是从斜坡、空中还是在平面上,你都能用最底层的规律去分析和解决。
- 学历史,不是记住“某某年发生了某某事件”,而是去理解当时的地理环境、经济基础、社会矛盾、人性欲望这些驱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这样你就能理解为什么那个事件会在那个时间点、那个地点发生,甚至能推演如果某个条件变了,历史可能会走向何方。
总而言之,第一-性原理就是一把“万能钥匙”。它逼着你从“知其然”走向“知其所以然”,把一堆看似无关的知识点,串成一张坚固的逻辑网络。这个过程一开始会觉得有点慢、有点累,因为思考比记忆更耗费精力。但一旦你习惯了这种思维方式,你的知识体系会非常稳固,并且拥有强大的迁移和创新能力,能够从容应对各种没见过的新问题。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会了”,而不是“背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