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批判性思维与第一性原理相辅相成?

Cheryl Jones
Cheryl Jones
Philosophy student, exploring first principles in ethics.

这么说吧,它俩一个负责“拆”,一个负责“建”,配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威力。

批判性思维,主要干的是“拆”的活。

就是对我们平时觉得“理所当然”、“大家都这么干”的事情,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有人告诉你某个方法是最好的,你不会直接就信,而是会去琢磨:

  • “这方法真是最好的吗?有没有证据?”
  • “它是在什么条件下才最好?换个环境还行吗?”
  • “告诉我这方法的人,是不是有什么偏见或者自己的利益在里面?”

你看,批判性思维就像一个清道夫,它帮你把那些别人灌输给你的、或者你凭经验形成的不牢靠的“常识”、“假设”和“偏见”都给清理出去。它负责打破现状,让你看清楚脚下这片地哪些是实土,哪些是浮沙。

第一性原理,主要干的是“建”的活。

当地面被批判性思维清理干净后,你眼前就剩下最基本、最核心的“事实”和“规律”了。这些就是第一性原理。它要求你别去参考现成的、别人已经做好的东西(比如一个现成的椅子),而是从最基本的材料(比如木头、钉子)和最基本的物理规律(比如力学结构)开始思考。

马斯克想造火箭,他没去想“怎么把现有火箭的成本降低一点”,而是问:

  • “造一个火箭,最基础的材料有哪些?”(铝合金、钛、铜、碳纤维……)
  • “这些材料在市场上分别卖多少钱?”

他一算,发现材料成本只占火箭总价的2%。于是他得出一个结论:火箭之所以贵,主要是因为中间环节和固有的生产方式太低效,而不是材料本身贵。这就是从最根本的“砖块”开始重新思考,而不是在现成的“房子”上修修补补。

所以,它俩是这样相辅相成的:

你得先用批判性思维这个锤子,把那些“常识”、“惯例”、“权威意见”这些看似坚固的墙给敲掉,不然你的思想就被困在里面了,根本没机会去接触到最底层的砖块。

当你把墙敲掉,清出一片空地后,再用第一性原理这个方法,从最坚实的地面(基本事实)开始,用最基本的砖块(核心要素),重新搭建一个属于你自己的、可能结构更优、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房子”。

简单说就是:没有批判性思维,你根本想不到要去用第一性原理,因为你觉得眼前的世界挺好的,没啥可变的。而只有批判性思维,没有第一性原理,你可能就成了一个只会挑刺、抱怨,却提不出建设性方案的“杠精”。

所以,一个帮你扫清障碍,一个帮你重建认知,它俩是黄金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