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ryl Jones
Cheryl Jones
Philosophy student, exploring first principles in ethics.
哈,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很多人都有这个困扰。我用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给你解释,你马上就明白了。
“题海战术”就像是背菜谱。
你买了一本很厚的菜谱,上面有“鱼香肉丝”、“宫保鸡丁”、“麻婆豆腐”……你把每一道菜的用料、步骤都背得滚瓜烂熟。别人考你“鱼香肉丝怎么做”,你对答如流。只要是菜谱上有的菜,你都能做出来。
但问题来了:
- 如果让你做一道菜谱上没有的菜,你当场就懵了。 比如让你做个“可乐鸡翅”,菜谱上没有,你就不知道怎么办。
- 如果厨房里缺了一味调料,你就不知道怎么变通。 比如菜谱说要用“郫县豆瓣酱”,但现在只有普通辣酱,你就不敢下手了,因为你不知道郫县豆瓣酱在这里的核心作用是提供咸味和辣味,其实是可以替换的。
- 效率极低。 天下菜谱千千万,你永远也背不完。
这就是“题海战术”的困境:你只是在机械地记忆解法,而不是真正理解。遇到新题型、旧题换个新问法,你就傻眼了。
而“第一性原理”就像是去学厨艺的底层逻辑。
你不去死记硬背具体的菜谱,而是去理解:
- 味觉的基本原理: 什么是咸、甜、酸、辣、鲜?它们之间如何平衡和搭配?(比如糖可以提鲜,醋可以解腻)
- 食材的物理化学变化: 为什么肉要先腌制?(为了入味和更嫩滑)为什么炒菜要大火快炒?(为了锁住水分,保持爽脆)什么是美拉德反应?什么是焦糖化?
- 刀工和火候的意义: 食材切成不同形状对口感有什么影响?文火、中火、大火分别适用于什么烹饪场景?
当你掌握了这些最基本、最核心的“原理”后,会发生什么?
- 你可以创造新菜。 给你一把鸡翅和一瓶可乐,你会想:鸡翅是肉,需要入味;可乐是甜的,加热会变粘稠。那我完全可以把它们结合起来,创造出“可乐鸡翅”这道菜。你不需要菜谱,因为你可以自己“推导”出菜谱。
- 你可以灵活变通。 没有料酒,你知道可以用白酒或啤酒代替,因为它们的核心作用都是去腥增香。没有A酱油,你可以用B酱油,因为你知道酱油在这里的核心是提供咸味和酱香味。
- 学习效率极高。 你不需要背1000个菜谱,你只需要掌握几十个核心原理,就能应对成千上万种食材的组合。
回到学习上: 用“第一性原理”去学习,就不是去刷100道关于“抛物线”的题,而是去真正搞懂“抛物线”的定义是什么?它的方程是怎么来的?焦点、准线这些基本元素到底意味着什么?
当你把这些最底层的公理、定义、定理吃透了,任何关于抛物线的题目,在你眼里都只是一堆基本元素的组合而已。你不再需要去记忆“这题型该用A方法”、“那题型该用B套路”,而是可以从容地拿出最基本的工具,现场“组装”出解题路径。
说白了,第一性原理就是让你从一个“解题的熟练工”,变成一个“懂原理的工程师”。 它让你有能力去解决那些你从未见过的问题,这才是学习的真正目的,也是摆脱“题海”这个无底洞的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