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ryl Jones
Cheryl Jones
Philosophy student, exploring first principles in ethics.
很有意思的问题,用“第一性原理”来思考学习时间分配,其实就是把所有别人告诉你的、或者你默认以为“应该如此”的条条框框都扔掉,回到最根本、最原始的点,然后从这些点出发,重新搭建只属于你自己的方法。
这就像盖房子,你不是去参考邻居家怎么盖(类比思维),而是从“我要一个什么样的家?家里几口人?我有什么样的生活习惯?这块地皮的地基和朝向如何?”这些最本质的需求和条件出发,来设计你的房子。
好,我们来一步步拆解:
第一步:忘掉别人的时间表,回归你的终极目标
你每天学习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不是“学满8小时”,也不是“把今天计划的A、B、C三本书看完”。这些都是过程,不是目标。
你的目标应该是:在规定的时间内,最高效地掌握我需要掌握的知识,并能通过考试/测验/应用来证明我确实掌握了。
看,目标变了。“填满时间”变成了“追求效率和效果”。这是我们思考的基石。
第二步:拆解问题,找到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要实现这个目标,有哪些最基本、最不可动摇的元素构成了“学习”这件事?
-
你这个人(生理和心理的基础)
- 精力曲线:你一天中什么时候脑子最清楚?什么时候最容易犯困?是早上9-11点,还是晚上8-10点?这是你的生物节律,是客观事实。
- 专注时长:你能在完全不走神的情况下,专注多久?是25分钟还是50分钟?超过这个时间,效率就会断崖式下跌。
- 畏难情绪:你对哪些科目天生有抵触心理?哪些科目让你觉得轻松愉快?
-
你要学的东西(任务的属性)
- 任务类型:这门课需要的是理解和推理(比如数学、物理),还是大量记忆(比如历史、英语单词),还是动手练习(比如编程、画画)?不同类型的学习,对大脑的要求完全不同。
- 重要性和紧急性:哪门课是主科,分值占比高?哪门课明天就要小测验?
-
学习的规律(科学事实)
-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人学完东西后,遗忘会立刻开始,先快后慢。这意味着“复习”不是一个可选项,而是一个必需品。
- 知识的关联性:新知识需要和旧知识建立连接才能被牢固记住。这意味着“预习”和“总结”很重要。
- 大脑的切换成本:在不同类型的任务间切换,大脑需要时间“预热”,频繁切换会浪费大量精力。
第三步:基于这些基本点,建立你自己的系统
现在,我们用上面这些最基本的“砖块”,来盖你自己的“学习时间大厦”。
-
精力匹配法:把最硬的骨头留给精力最旺盛的时候
- 做法:拿出纸笔,画出你一天的精力曲线图。在你精力最充沛、头脑最清醒的时段(比如上午9-11点),安排需要深度思考和理解的科目(比如数学、物理)。在你精力一般或比较低落的时段(比如午后、晚上临睡前),安排记忆性、重复性的任务(比如背单词、读课文、整理笔记)。
- 原理:好钢用在刀刃上,让你的最佳状态去应对最难的挑战,效率最高。
-
任务导向,而非时间导向:做完一件事,而不是熬过一小时
- 做法:不要计划“晚上7-8点学数学”,而是计划“晚上7点开始,完成《XX练习册》的第3节,并搞懂所有错题”。做完了,哪怕只用了40分钟,这个任务就结束了。没做完,就要评估是任务量不合理还是效率太低。
- 原理:这让你专注于“结果”而非“过程”,避免了“虽然坐在这里,但脑子在神游”的假性学习。
-
积木式专注与休息:尊重你的专注力极限
- 做法:使用番茄钟或其他计时器,以你自己的专注极限为一个“积木”(比如40分钟)。在这40分钟里,手机静音,排除一切干扰,全力学习。时间一到,必须起来休息5-10分钟,彻底放松大脑,看看远处,走动一下。
- 原理:短时间的高度专注,远胜于长时间的低效磨蹭。规律的休息能让你的大脑“续航”更久。
-
穿插与复习:对抗遗忘,巩固记忆
- 做法:
- 穿插学习:不要一整个上午都学数学。可以学1-2个“积木时间”的数学(理解型),然后穿插1个“积木时间”的英语(记忆型)。这样可以利用大脑不同区域,避免单一区域过度疲劳。
- 固定复习:每天固定一个时间(比如晚上临睡前,或者第二天一早),快速回顾昨天学过的内容。根据遗忘曲线,1天、3天、7天、15天都是很好的复习节点。
- 原理:这完全是顺应大脑的科学规律,让你的努力不白费。
- 做法:
总结一下
所以,用第一性原理来分配学习时间,你得到的不是一个固定的“几点到几点学什么”的死板课表,而是一套动态的、个性化的决策系统:
- 早上醒来,感觉精力充沛 -> “好,现在是我攻克数学难题的最佳时机。”
- 午饭后,有点昏昏欲睡 -> “OK,现在不适合搞逻辑推理,我来背30个单词或者整理一下历史笔记吧。”
- 学了45分钟,感觉有点烦躁 -> “时间到,必须休息!去阳台站5分钟再回来。”
- 晚上准备结束一天的学习 -> “花15分钟快速过一遍今天学的新概念,看看还记得多少。”
这套方法的核心是**“向内看”**,不断地观察自己、了解自己,并结合学习的本质规律,做出当下最合理的选择。它需要你不断地实践、调整、优化,最终你会找到最适合你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学习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