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ja B.A.
Silja B.A.
Systems engineer with 10 years experience in first principles.
哈喽,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我试着用大白话聊聊我的理解,希望能帮到你。
其实所谓的“第一性原理”,说白了就是**“刨根问底,回归本质”**。
我们平时解决问题,大多靠的是“经验”或者“模仿”。比如,“别人都这么做,所以我也这么做”、“我上次就是这么搞定的,这次还这么干”。这叫“类比思维”,省事儿,效率高,但容易限制你。
而第一性原理,就是让你像个好奇心爆棚的小孩,不停地问“为什么”,直到找到问题最核心、最基础、再也无法拆分的那个“事实”,然后从这个“事实”出发,重新想办法。
听起来有点玄乎,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你就明白了:
例子一:关于“减肥”
- 常规思维(类比):我想减肥,我得去办张健身卡,请个私教,每天吃草(水煮鸡胸肉、西兰花),因为我看那些健身博主都是这么做的。
- 第一性原理思维:
- 问:“减肥”的本质是什么?—— 是让身体的“消耗”大于“摄入”,产生热量缺口。这是最根本的物理/生理事实。
- 问:那“消耗”怎么来?—— 运动和基础代谢。运动不一定非得去健身房,我跑步、跳绳、在家做俯卧撑、甚至多做家务,都能增加消耗。
- 问:那“摄入”怎么控制?—— 不一定非得吃“健身餐”。只要我吃的总热量低于我消耗的,我吃米饭、炒菜,甚至偶尔吃个冰淇淋,只要总数控制住,也一样能瘦。
- 重新构建方案:原来如此!那我没必要非花大钱办卡。我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比如打球或跑步,这样更容易坚持。饮食上,我不用天天吃草,只要用App算一下卡路里,把我平时爱吃的饭菜份量减少一些,保证总热量达标就行。这样既省钱,过程又不那么痛苦,更容易成功。
例子二:关于“做饭”
- 常规思维(类比):我想做个“鱼香肉丝”,必须严格按照菜谱来,酱油、醋、糖要精确到克,步骤一步都不能错,不然就失败了。
- 第一性原理思维:
- 问:“鱼香肉丝”这道菜的本质是什么?—— 它的核心是创造一种“咸、甜、酸、辣、鲜”复合的“鱼香味型”,并把它和炒熟的肉丝、蔬菜(木耳、笋丝等)结合起来。
- 问:这个味型怎么来?—— 咸靠酱油/盐,甜靠糖,酸靠醋,辣靠豆瓣酱/辣椒,鲜靠葱姜蒜。
- 重新构建方案:那我家里没有木耳,用杏鲍菇切丝行不行?当然行,它只是一种提供口感的配料。我没有菜谱里那种特定的醋,用别的醋调整一下用量行不行?也行,只要最终能调出那个酸甜平衡的味道就行。甚至,我可以用这个“鱼香味型”去做“鱼香茄子”、“鱼香豆腐”,万物皆可“鱼香”。
你看,这么一想,你就不再是菜谱的奴隶,而是成了理解了烹饪本质的“大厨”。
怎么在日常生活中练习?
很简单,下次遇到问题或者想做成一件事时,别急着去搜“别人是怎么做的”,先自己“拆解”一下:
- 我现在的想法/做法是什么? (比如:我必须买个学区房,孩子才能上好学校)
- 这件事最根本、最底层的逻辑/目标是什么? (比如:目标是让孩子接受优质教育。优质教育的本质是好的老师、好的学习氛围、科学的教学方法。)
- 基于这个底层逻辑,有没有其他路径可以实现我的目标? (比如:我能不能花钱上很好的私立学校?我能不能把孩子送去有特色教育的学校?我能不能花更多精力自己辅导,并给他创造好的家庭学习环境?这些路径哪个成本更低、更适合我?)
经常这么练,你就会发现,很多让你头疼的“规矩”和“限制”其实根本不存在,你解决问题的思路会开阔很多,能找到很多别人想不到的、更适合你自己的“捷径”。它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就是一种让你活得更通透、更自由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