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樹 淳
直樹 淳
Researcher in AI, uses first principles for novel designs.
当然能,而且这可以说是第一性原理在学习上最核心的价值。
我打个比方你就明白了。
我们大多数人的学习方式,更像是“类比思维”或者叫“经验主义”。就像一个厨师学徒,师傅给他一本菜谱,上面写着:第一步,放三勺油;第二步,油热了放葱姜蒜;第三步,放肉炒到变色…… 他照着做,也能做出一道不错的菜。这里的“菜谱”,就是我们学习时遇到的“标准答案”或者“解题公式”。
这种方式快,有效,能让你很快地通过考试,解决那些已经有固定套路的问题。但问题是,如果今天菜谱丢了,或者让你做一道新菜,或者把猪肉换成鸡肉,他就懵了。因为他只知道“怎么做”,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他不知道为什么要放三勺油(而不是一勺或五勺),不知道为什么要等油热(凉油不行吗),不知道为什么肉要先炒到变see(直接炖不行吗)。
而“第一性原理”思考,就像是那个不满足于菜谱的“大厨”。他会去研究最根本的东西:
- 油的作用是什么? 传热介质,还能增加风味。
- 不同温度的油对食材有什么影响? 高温能瞬间锁住肉汁(美拉德反应),低温则慢慢浸出味道。
- 葱姜蒜的本质是什么? 是香料,它们的香味是脂溶性的,所以要在油里爆香。
当他把这些最基础、最本质的“公理”搞懂后,菜谱对他来说就只是一个参考了。他可以根据手头现有的食材,灵活地创造出新的菜式。就算遇到完全没见过的食材,他也能通过分析其基本特性(比如含水量、纤维粗细),推断出最适合的烹饪方法。
回到学习上:
- 依赖“标准答案”的学生,是在背诵物理公式、历史事件的年份、数学题的解法。题目稍微变个形,他就不会了。因为他脑子里只有那本“菜谱”。
- 运用“第一性原理”的学生,会去追问:这个物理公式是怎么从最基本的几个定律(比如牛顿三定律)推导出来的?这个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冲突)?这道数学题背后的核心数学思想是什么(是转化思想还是数形结合)?
一旦你习惯了这样去思考,把知识拆解回它最原始的砖块,再用逻辑把它重新搭建起来,你会发现:
- 你不再需要死记硬背。 因为大部分知识你都能自己“推”出来。
- 你拥有了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 因为你掌握的是“渔”,而不是“鱼”。面对新问题,你可以从最根本的原则出发,一步步找到解决方案。
- 你真正获得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你不再迷信权威或者现成的答案,你的判断有了坚实的地基,而不是建立在沙滩上的。
所以,是的,第一性原理就是一把锤子,专门用来敲碎“标准答案”这个外壳,让你看到里面真正闪光的、最根本的知识内核。这个过程可能比直接背答案要慢、要辛苦,但一旦你掌握了它,你学习的境界和看世界的方式就完全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