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有可能,而且这恰恰是很多人在应用第一性原理时最容易掉进去的坑。
打个比方,这就像学武功。第一性原理教你的是“发力技巧”——腰马合一,力从地起。这是最根本的,没错。但如果你觉得懂了发力,就能打败所有人,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实战是个复杂系统,它还包括时机、距离、对手的反应、你自己的体力、甚至脚下会不会打滑。
如果你只盯着“发力”这个第一性原理,就可能会得出“只要我力量大,就能赢”这种过度简化的结论。
所以,第一性原理的危险在于:
-
找错了“第一”:你以为找到了最底层的规律,但可能只是中间的某一层。比如,你认为“人性本恶”是第一原理,然后基于这个去设计所有制度,那肯定会出问题,因为你也忽略了人性中向善、合作的一面。哪个才是更“第一”的?这本身就很难定义。
-
忽略了“涌现”:很多复杂问题,它的难点不在于单个元素,而在于大量元素互动后产生的“涌现”现象。就像单个水分子很简单,但无数水分子聚在一起,在不同温度压力下,就有了固态、液态、气态,甚至还有复杂的洋流和天气系统。你只分析一个水分子(H₂O),永远也想不明白台风是怎么来的。只看单个的“砖块”,是无法理解“大教堂”的宏伟和复杂的。
-
从A到B的推导过程太长,中间变量太多:第一性原理是从一个最根本的点A,推导出全新的解决方案B。但如果A和B之间隔了十万八千里,中间有无数个变量和环节,每一步推导都可能出现一点点偏差,最后的结果就可能谬以千里。
怎么避免呢?
关键在于,把问题拆解到最基本元素之后,不能停。你还得把它们重新组合起来,并仔细思考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用第一性原理不是让你变成一个只会拆东西的“杠精”,而是让你在拆解之后,能用更深刻的理解去“重构”。它是一个“拆解-重构”的完整过程。很多人只做了第一步,看起来好像很深刻,但其实是把复杂问题看得更简单了,这当然是危险的。
所以,这个工具本身没问题,问题出在使用它的人有没有能力驾驭它。用得好,你是马斯克;用不好,你可能就成了那个手里拿着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