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ja B.A.
Silja B.A.
Systems engineer with 10 years experience in first principles.
好问题,这个思路很有用。用“第一性原理”来看健康和饮食,说白了就是**“返璞归真,回归常识”**,把那些花里胡哨的“大师理论”、“神奇食物”的外衣都扒掉,看看最底下、最根本的逻辑是啥。
我给你打个比方,这就像修车。一个新手可能听别人说“车子发抖就换火花塞”,这是经验,是类比。但一个老师傅会从第一性原理出发:“车子为什么会抖?因为发动机燃烧不平顺。为什么燃烧不平顺?可能是油、气、电其中一个环节出了问题。” 然后他会去检查供油、进气和点火系统。这就是第一性原理——不从“别人怎么做”出发,而是从“这件事的本质是什么”出发。
在健康和饮食上,我们可以抓住这么几条最底层的、几乎不会变的“公理”:
1. 能量守恒定律(你的“身体银行”)
这是最硬核、最基础的一条。你可以把身体想象成一个银行账户。
- 收入:你吃进去的所有东西(食物、饮料)都含有热量,这就是存钱。
- 支出:你的基础代谢(躺着不动也会消耗)、日常活动、运动,都是在花钱。
迷信破除:
- “晚上吃碳水/主食会长胖”
- 第一性原理思考:长胖的根本原因是“总收入 > 总支出”。你晚上吃的那碗米饭,它的热量并不会因为现在是晚上8点就自动翻倍。你的身体并不会看时间,它只认一整天下来,你总共存进来了多少钱,又花出去了多少钱。只要总账是平的或赤字,你就不会长胖。问题不在于“晚上吃”,而在于你是不是在已经吃够了一天所需热量之后,又额外吃了一大碗。
- “XX减肥法,不用节食运动就能瘦”
- 第一性原理思考:这违反了能量守恒。任何能让你瘦的方法,本质上都是在帮你制造“热量缺口”(支出 > 收入)。要么是让你吃的东西热量变低了(比如用代餐替代正餐),要么是提高了你的代谢或运动量。没有例外。如果有人说可以凭空让你瘦,那他大概率是个魔术师,不是营养师。
2. 人体是台精密的“化工厂”
你的身体需要各种“原材料”来维持运转、修复和建造。这些原材料就是:宏量营养素(蛋白质、碳水、脂肪)和微量营养素(维生素、矿物质)。
- 蛋白质:是砖瓦,用来建造和修复肌肉、器官、头发等。
- 碳水化合物:是主要燃料,给你的大脑和身体提供最直接的能量。
- 脂肪:是备用能源和重要功能物质,用来生产激素、构成细胞膜等。
- 维生素/矿物质:是“润滑油”和“催化剂”,让整个工厂的化学反应能顺利进行。
迷信破除:
- “柠檬水/果蔬汁能排毒”
- 第一性原理思考:人体最牛的“排毒”系统是肝脏和肾脏,它们是24小时工作的顶级化工厂和过滤器。一杯柠檬水,其成分无非是水、少量维生素C和柠檬酸。它能“排毒”的本质,其实就是你喝了足够的水,帮助肾脏更好地完成了它的本职工作而已。把功劳归给柠檬,实在是太看得起它了。想“排毒”,你不如多喝白水、保证睡眠、少喝酒,这才是真正支持你肝肾工作的行为。
- “一定要吃XX超级食物才能健康”
- 第一性原理思考:没有一种食物是完美的,能提供所有营养。健康的关键在于“原材料”的多样和均衡。牛油果、奇亚籽是好东西,但如果你天天只吃这些,别的都不吃,一样会营养不良。反过来,一个不吃这些“网红食物”,但日常饮食里蔬菜、水果、肉蛋奶、主食搭配均衡的人,会健康得多。不要神化任何一种食物,要关注你整体的“菜篮子”。
怎么在生活中应用?
很简单,下次你再听到一个让你心动的健康或饮食建议时,先别急着跟风,试着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 它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是符合能量守恒,还是在变魔术?
- 它对我的“化工厂”有什么影响? 是提供了我需要的“原材料”,还是在宣传某种单一的“神奇原料”?
- 我的身体本身是怎么工作的? 这个新方法是辅助我身体的天然机制(如肝肾功能),还是在宣称一个能“颠覆”身体规律的奇迹?
当你习惯这样思考后,你会发现90%的饮食迷信和智商税产品,在你面前都会像戳破的泡沫一样不堪一击。你会变得更关注自己饮食的均衡、总热量的控制和生活习惯的养成,而不是在各种“新潮流”里疲于奔命。
说到底,健康是朴素的,它藏在每一顿均衡的饭菜里,每一次安稳的睡眠里,和每一次愉快的运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