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你问查理·芒格投资阿里巴巴的决策过程,这事儿挺有意思的。我不是什么专家,但作为个老股民,跟着芒格和巴菲特的思路学了不少年头。芒格通过他掌管的Daily Journal公司(一家小报业公司)在2021年买了阿里巴巴的股票,后来股价大跌,他还加仓了点。这反映了他的价值投资风格——不是追热点,而是看长远。让我简单说说他的核心判断逻辑吧,我会尽量用大白话解释,像聊天一样,别太学术。
1. 看企业本质,而不是短期噪音
芒格投资阿里巴巴,首先是觉得这公司牛。阿里巴巴是中国电商的老大,像美国的亚马逊加eBay,控制着海量用户和数据。芒格相信,它有“护城河”——就是那种别人很难复制的优势,比如淘宝、天猫的网络效应(用户越多,越好用)。他不care短期的坏消息,比如中国政府的监管(像反垄断调查),或者中美贸易摩擦。这些在他眼里是暂时的噪音,不会毁掉阿里巴巴的核心生意。简单说,他像买房子,看地段和结构,而不是墙上有没有裂缝。
2. 价格低估时下手,追求安全边际
芒格是价值投资的铁杆粉丝,受巴菲特影响深。他买阿里巴巴时,股价已经从高点跌了不少(2021年初买的,市值被砍了腰)。他觉得市场太恐慌了,股价远低于公司的真实价值。这叫“安全边际”——买东西时要便宜到就算出点问题,也不会亏太多。芒格说过,投资就像打扑克,得等好牌才下注。他判断阿里巴巴的长期赚钱能力(比如云业务和海外扩张)被低估了,所以果断出手。普通人可以想成:超市打折时买好货,而不是高峰期抢热门货。
3. 逆向思维:别人恐惧,我贪婪
这点是芒格的招牌。2021年阿里巴巴股价暴跌,大家都怕中国政策风险,芒格反而加仓了点(Daily Journal的持仓报告显示过)。他引用巴菲特的话:“别人恐惧时贪婪,别人贪婪时恐惧。”芒格不跟风,他觉得市场情绪化时,正是捡便宜货的机会。他对中国经济有信心,认为阿里巴巴作为国家冠军,不会轻易被搞垮。像他投资比亚迪一样,芒格敢赌新兴市场的前景,尽管有风险。
4. 长期持有,忽略波动
芒格的投资不是炒股,而是买生意。他持有阿里巴巴几年了,就算股价从200多刀跌到70多,他也没慌(到2023年还持有)。他的逻辑是:好公司时间长了会证明自己。芒格快100岁了,经历过无数次市场崩盘,他知道短期波动是常态,关键是企业能不能持续赚钱。给普通人的建议:别天天看股价,像养棵树,耐心等它长大。
总的来说,芒格的决策不是凭运气,而是基于对公司、价格和人性的判断。他没公开详细解释过这个投资(芒格低调),但从他的讲话和Daily Journal的举动看,这些逻辑很明显。当然,投资有风险,阿里巴巴后来确实受政策影响大跌,芒格也亏了钱,但他的风格就是这样——不求速胜,求长赢。如果你想学价值投资,从芒格的书《穷查理宝典》入手,里面全是这种智慧。有什么问题再问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