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起日本威士忌的历史,这故事还真挺有意思的,有点像一部跌宕起伏的电视剧。要说重要的转折点,我觉得主要有这么几个阶段:
1. 梦想的开始:两个男人的故事
这可以说是日本威士忌的“创世纪”。故事的主角是两个人:鸟井信治郎(三得利Suntory的创始人)和竹鹤政孝(日果Nikka的创始人)。
- 鸟井信治郎是个有远见的企业家,他想在日本做出属于自己的威士忌。
- 竹鹤政孝则是个技术狂人,真的一个人跑去苏格兰,在好几个酒厂当学徒,把酿造威士忌的全套技术学了回来,还娶了个苏格兰太太。
他俩一拍即合,鸟井出钱,竹鹤出技术,在1923年建立了日本第一家威士忌蒸馏所——山崎蒸馏所。这是第一个转折点,没有它,后面的一切都无从谈起。不过后来两人理念不合分开了,竹鹤自己跑去更像苏格兰的北海道,建立了余市蒸馏所,这才有了今天三得利和日果两大巨头竞争的局面。
2. 在家门口站稳脚跟:Highball的时代
威士忌刚出来的时候,日本人其实喝不太惯那股“烟熏火燎”的味道。为了让大家接受,酒厂们想了个绝妙的办法——Highball(ハイボール),也就是威士忌兑苏打水。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尤其是在70、80年代,三得利把Highball做成了国民饮料。在各种居酒屋、小餐馆里,喝Highball成了一种时尚。这让威士忌从“洋酒”变成了日本人的日常饮品,彻底在日本本土扎下了根。这是第二个转折点,它让日本威士忌产业有了活下去并且壮大的群众基础。
3. 惊艳世界:从拿奖拿到手软开始
很长一段时间里,除了日本人自己,全世界都觉得日本威士忌只是苏格兰威士忌的“模仿者”,上不了台面。
这个局面在21世纪初被彻底改变了。从2001年开始,日果的“余市10年”在国际大赛上拿了个大奖,像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三得利的“山崎”、“白州”、“响”也开始在各种国际盲品赛上疯狂获奖,一次又一次地击败苏格兰的顶级品牌。
最具有标志性的事件是,2013年,《威士忌圣经》把“年度最佳威士忌”的称号给了“山崎雪莉桶2013”。这一下就像引爆了核弹,全世界的威士忌爱好者都震惊了:“什么?最好的威士忌居然不在苏格兰,在日本?”
这是最关键的第三个转折点。从此,日本威士忌不再是模仿者,而是被公认为世界顶级威士忌的一极,拥有了自己独特的“东方禅意”和细腻平衡的风格。
4. “阿政”效应与今天的“一瓶难求”
国际上火了之后,日本国内也刮起了一阵旋风。2014年,日本NHK电视台播出了一部叫**《阿政》(マッサン)**的晨间剧,讲的就是竹鹤政孝和他苏格兰妻子的创业故事。
这部剧火得一塌糊涂,让全日本的普通人都对本土威士忌的历史和匠人精神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和自豪感,国内需求瞬间爆炸。
国际上的爆红,加上国内的追捧,直接导致了第四个转折点,也是我们今天能切身感受到的:原酒短缺。因为威士忌需要长时间陈年,而酒厂在90年代不景气的时候产量很低,根本没存下那么多酒。结果就是,很多我们熟悉的带年份的酒(比如“白州12年”、“响17年”)纷纷停产,市面上的日本威士忌价格一路飙升,变成了一瓶难求的奢侈品。
总的来说,日本威士忌就是这么一步步走过来的:从一个模仿苏格兰的梦想开始,到通过Highball融入本土文化,再到惊艳世界获得认可,最后因为太受欢迎而陷入“幸福的烦恼”。每个转折点都充满了故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