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dette Dufour-Gauthier
Odette Dufour-Gauthier
PhD student in cryptography.
好的,咱们用大白话聊聊这个事儿。
想象一下货币就是我们经济生活中的一个工具,这个工具得有三个基本功能。我们来看看比特币和我们平时用的钱(比如人民币、美元,也就是法定货币)在这三方面有什么不一样。
1. 当一把“尺子”用(计价功能)
-
法定货币:这把“尺子”非常标准。你去菜市场买菜,去商场买衣服,所有东西都用“元”或“美元”来标价。大家心里都有数,一斤苹果大概多少钱,一件T恤大概多少钱。这把尺子很稳定,所以我们能用它来衡量所有商品的价值。
-
比特币:这把“尺子”忽长忽短,非常不稳定。今天一个比特币值3万美元,明天可能就变成了4万美元,后天又可能跌回2万5。如果用它来标价,那商品的价格就得天天改,甚至每小时都得改。比如一杯咖啡,今天标价0.0001个比特币,明天可能就得改成0.00008个,商家和顾客都得被搞晕。所以,比特币当不了日常用的“尺子”。
2. 当“交易的桥梁”用(交换功能)
-
法定货币:这座“桥”四通八达,非常方便。你可以用现金、刷卡、微信、支付宝,几乎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能快速完成交易。买瓶水、吃顿饭,支付都是瞬间的事。
-
比特币:这座“桥”就有点难走了。
- 路很窄:愿意接收比特币支付的商家非常非常少,你很难在日常生活中直接用它买东西。
- 过桥慢还收费:你转一笔比特币给别人,不是立刻到账的,快则十几分钟,慢则几小时,这取决于网络堵不堵。而且每次交易都要付一笔“过桥费”(手续费),有时候这笔费用可能比你买的东西还贵。
- 操作复杂:你需要一个数字钱包,转账时要输入一长串像乱码一样的地址,一旦输错,钱就永远找不回来了,还没地方说理去。
所以,用比特币来买东西,目前来看体验很差。
3. 当“保险箱”用(储藏功能)
这是两者区别最大,也是比特币最有意思的地方。
-
法定货币:把它放“保险箱”里,短期看很安全,很稳定。但长期看,它会慢慢“生锈”。因为政府可以不断地印钱(通货膨胀),导致钱的购买力逐年下降。你爷爷当年存的100块钱和现在你手里的100块钱,能买到的东西天差地别。所以,法定货币不是一个好的长期保值工具。
-
比特币:它更像是一个“保险箱”里的黄金或古董。
- 优点:它的总量是固定的,一共就2100万个,谁也改变不了。从设计上讲,它不会像法定货币那样“超发”,所以有抵抗通货膨胀的潜力。很多人买比特币,就是看中它的稀缺性,希望它能像黄金一样,长期来看价值会上升。
- 缺点:它的价格波动极大,风险非常高。你今天放进去的钱,下个月可能就翻了一倍,也可能直接腰斩。这种“过山车”式的体验,对普通人的心脏是个巨大的考验。
简单总结一下:
- 法定货币:在日常**买东西(交换)和标价(计价)方面是绝对的王者,但在长期存钱(储藏)**方面会因为通胀而缩水。
- 比特币:在日常使用方面基本是个“残废”,但在**长期存钱(储藏)**方面,它提供了一种对抗通胀的可能,但你必须得能承受它那极高的价格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