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 篤司
浩 篤司
Japanese food blogger and home cook, passionate about traditional recipes.
哎,说起这个,其实道理很简单,就一个字:“鲜”。
你想想,咱们自己家种的西红柿,夏天刚从秧上摘下来,是不是比冬天在大棚里捂熟的好吃太多了?水多、味甜、还有股太阳的香味儿。日本料理追求的“季节性”就是这个意思,他们管这个叫“旬”(shun)。
所谓“旬”,就是一种食材在一年里最好吃、营养最丰富、也最新鲜的那个短暂时期。
这背后有几个原因:
-
为了极致的美味:这是最直接的。任何蔬菜、水果、海鲜,在它最当季的时候,风味都是最浓郁、最顶峰的。比如春天的竹笋,鲜嫩得能掐出水来;夏天的海胆,肥美甘甜;秋天的松茸,香气霸道;冬天的鰤鱼,油脂丰腴。错过了这个季节,味道就差远了。日本料理特别讲究吃食材的“本味”,不爱用太多复杂的调料去遮盖,所以对食材本身的要求就高到了极点。
-
一种对自然的尊重和顺应:日本文化里,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要顺应自然的节律。春夏秋冬,每个季节都有大自然不同的馈赠。吃当季的食物,就是一种对自然的感谢和尊重,也是一种“不时不食”的生活哲学。这感觉有点像咱们说的“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到什么季节就吃什么东西。
-
身体的需求:这个也很有意思。他们觉得,季节性的食物也对应着人身体在那个季节的需求。比如夏天天气热,就需要吃些黄瓜、茄子这种清凉降火的蔬菜。冬天冷,就需要吃萝卜、白菜这种能储存能量、暖身体的根茎类蔬菜。
所以,对日本料理来说,强调季节性不仅仅是为了好吃,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文化传统。它把吃饭这件事,从单纯的填饱肚子,变成了一种感受时间流转、体验自然之美的仪式。你吃一道菜,不仅是吃它的味道,也是在品尝这个季节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