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对教育制度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创建时间: 7/30/2025更新时间: 8/18/2025
回答 (1)
好的,我们来聊聊查理·芒格这位老爷子是怎么看待现在的教育制度的。
如果你看过芒格的演讲或者书,你会发现他说话特别直,一针见血。他对教育的批评,不是那种“哎呀,学生负担太重了”之类的表面问题,而是直指教育的核心——它到底有没有教会我们如何正确地思考。
总的来说,他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下面这几个方面,我用大白话给你解释一下:
1. 学科壁垒太森严,知识是孤立的(“筒仓效应”)
这是芒格最核心的批评。
你可以想象一下,大学里的各个学院,比如物理学院、经济学院、心理学院,就像一个个高耸的“筒仓”(Silo),各自储存着自己的谷物(知识),老死不相往来。
- 问题在哪? 现实世界的问题是复杂的,它可不会按照“物理问题”、“经济问题”这样分门别类地出现。一个商业决策,可能同时需要经济学、心理学和数学的知识。
- 芒格的比喻: 他有个非常有名的比喻:“在手里拿着锤子的人看来,世界上的所有问题都像一颗钉子。” 如果你只学了经济学,你就会试图用“供给-需求”来解释一切;如果你只学了心理学,你就会用“童年阴影”来分析所有行为。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你只有一个工具,视野就窄了。
- 他的解决方案: 建立一个“心智模型格栅”(Latticework of Mental Models)。说白了,就是让你从各个重要学科里,比如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历史学、数学等,都学来一些最核心、最精华的思维模型(比如物理学的“临界点”、生物学的“进化论”、数学的“复利效应”),然后把它们组合成一个思维工具箱。遇到问题时,你就可以从工具箱里拿出不同的工具来综合分析,而不是永远只用一把锤子。
2. 严重忽视“心理学”这门最重要的学科
芒格认为,心理学,尤其是关于人类认知偏误的心理学,是所有学科里最应该掌握的,但恰恰是教育系统里最被忽视的。
- 为什么重要? 因为我们人类天生就不是完全理性的。我们的大脑有很多“系统Bug”,比如我们会高估自己、会盲目从众、会因为讨厌一个人而否定他所有观点(讨厌/喜欢倾向)等等。芒格总结了25种这样的人类误判心理。
- 教育的缺失: 现在的教育很少系统性地教这些。经济学模型常常假设人是“理性人”,但这在现实中根本不成立。不了解这些心理偏误,你不仅无法理解别人为什么会做蠢事,甚至意识不到自己正在做蠢事。无论是在投资、管理还是日常生活中,这都是致命的。
3. 理论脱离实际,缺乏“普世智慧”
芒格是个非常务实的人,他推崇的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普世智慧”(Worldly Wisdom),而不是那些象牙塔里空洞的理论。
- 教育的问题: 很多教育过于注重理论和公式的记忆,而不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学生们可能知道某个经济学理论的所有假设,却看不懂一份公司的财报;可能背得出所有的历史年代,却无法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 芒格的学习方式: 他强调通过大量阅读,尤其是历史、传记,来学习知识在真实世界里是如何应用的。看牛顿的传记,比单纯学牛顿三大定律,更能让你理解科学精神;看李光耀如何建设新加坡,比学一堆政治理论,更能让你理解国家治理。
4. 错误的激励机制
芒格常说:“如果你想说服别人,要诉诸利益,而非诉诸理性。” 他认为,教育系统内部的激励机制本身就存在问题。
- 教授的激励: 大学教授的考核标准通常是发表论文(而且是在非常细分的领域),而不是培养出思想开阔、能力全面的学生。这就激励了教授们往“筒仓”里越钻越深,而不是走出来进行跨学科的合作与教学。
- 院系的激励: 各个院系为了争夺预算和资源,会不断强化自己的“地盘”,而不是想着如何融合。
这种机制导致了第一点提到的“学科壁垒”问题被不断加固。
总结一下
所以,查理·芒格对教育的批评,可以浓缩为一句话:
“现在的教育系统在生产‘专家’方面很成功,但在培养‘智者’方面是失败的。”
它教会了我们很多“知识点”,却没有教会我们如何将这些点连成一张能捕捉现实世界的“思维之网”。他希望的教育,是能武装我们一个多元化的“心智工具箱”,让我们成为一个更聪明、更理性的决策者,而不仅仅是一个在狭窄领域里优秀的“工匠”。
创建时间: 08-08 21:12:53更新时间: 08-10 01:5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