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如何看待“第一性原理”与“常识”?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矛盾?

创建时间: 7/30/2025更新时间: 8/17/2025
回答 (1)

好的,这是一个关于查理·芒格对“第一性原理”与“常识”看法的回答。


查理·芒格如何看待“第一性原理”与“常识”?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矛盾?

在查理·芒格的智慧体系中,“第一性原理”与“常识”不但不矛盾,反而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关系。芒格所推崇的“常识”,本质上是一种基于“第一性原理”深度思考后形成的、能够直击问题核心的、跨学科的智慧。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来理解他们的关系:


1. 芒格的“常识”并非普通的“常识”

首先需要明确,芒格口中的“常识”(Common Sense)并非我们日常理解的、人云亦云的、未经审视的普遍看法。他所指的“常识”更接近于“非凡的常识”(Uncommon Common Sense)或他自己所说的“普世智慧”(Worldly Wisdom)。

这种智慧的特点是:

  • 跨学科性:它不是来自单一领域的知识,而是源于对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数学、历史学等多个核心学科基础理论的掌握。
  • 基础性:它强调回归事物的本质,理解最基本、最底层的规律。
  • 实用性:它的目标是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在复杂的商业和投资决策中,能够快速、准确地做出判断。

例如:芒格反复强调“激励机制”的重要性。在他看来,“如果你想说服别人,要诉诸利益,而非诉诸理性”——这便是基于心理学和经济学基本原理(第一性原理)而得出的“常识性”结论。对普通人来说这可能只是一个经验之谈,但对芒格而言,这是深刻理解人性底层驱动力的结果。


2. “第一性原理”是构建芒格式“常识”的基石

虽然埃隆·马斯克让“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s Thinking)这个词广为人知,但其思想内核早已是芒格思维方式的核心组成部分。第一性原理的本质是回归事物最基本的组成单元或最根本性的命题,然后以此为基础向上推导,得出结论

芒格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构建他的“心智模型格栅”(Latticework of Mental Models)的。他所说的“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其实就是各个学科的“第一性原理”。

  • 物理学的第一性原理:比如“能量守恒定律”和“熵增定律”,可以用来理解系统的平衡与衰退。
  • 生物学的第一性原理:比如“进化论”和“自然选择”,可以用来理解商业竞争中的优胜劣汰。
  • 心理学的第一性原理:比如“激励”、“认知偏见”等,可以用来分析管理层、消费者和市场参与者的行为。
  • 数学的第一性原理:比如“复利”、“排列组合”和“概率论”,是投资决策的数学基础。

芒格并非简单地记忆这些原理,而是将它们内化为自己的思维工具。当他面对一个复杂问题时,他会用这些来自不同学科的“第一性原理”作为探针,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直到看清其本质。

这个过程就是用第一性原理(各学科基础模型) → 构建心智模型格栅 → 形成高质量的、能够洞察本质的“常识”


3. 两者之间不但不矛盾,反而是“道”与“术”的统一

如果说存在所谓的“矛盾”,那只存在于“肤浅的常识”与“第一性原理”之间。肤浅的常识往往是基于类比、传统或经验的思维,它会告诉你“别人都是这么做的,所以我们也应该这么做”,而这恰恰是第一性原理要打破的思维定式。

在芒格的体系里,两者关系如下:

  • 第一性原理是“因”(Why):它是构建知识大厦的钢筋水泥,是理解世界运转的底层逻辑。它回答了“为什么会这样?”的问题。
  • 芒格的“常识”是“果”(How):它是第一性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和体现。当一个人深刻掌握了众多第一性原理后,他的判断和决策会变得像“常识”一样自然、简洁、有力。它回答了“我们应该怎么做?”的问题。

一个绝佳的比喻是顶级大厨:

  • 第一性原理:是厨师对美拉德反应、焦糖化、分子结构、热力学、酸碱平衡等烹饪科学基本原理的深刻理解。
  • 芒格的“常识”:是厨师走进厨房,看到一堆食材,无需菜谱就能信手拈来,创造出一道美味佳肴的直觉和能力。这种“直觉”在外人看来是“常识”或“天赋”,但其背后是无数次基于第一性原理的训练和思考。

结论

查理·芒格并不认为“第一性原理”与“常识”存在矛盾。恰恰相反,他所倡导的“常识”,正是以“第一性原理”为根基,通过构建跨学科的“心智模型格栅”而修炼成的顶级智慧。

第一性原理是锤炼这种“非凡常识”的熔炉和工具,而这种“非凡常识”则是第一性原理思考在现实世界中高效应用的最终形态。它们共同构成了芒格投资哲学与人生智慧的核心。

维度第一性原理 (First Principles)芒格的“常识” (Munger's "Common Sense")
角色定位思想的基石与工具思想应用的成果与表现
本质回归本源,从最基础的公理出发进行推演跨学科基础理论内化后形成的直觉性智慧
思维方式演绎与归纳(从根本原则推导结论)整合与应用(调用心智模型格栅解决问题)
关注点“为什么?”(Why)“怎么办?”(How)
关系是“因”,是构建智慧大厦的原材料是“果”,是智慧大厦建成后的样貌和功用
创建时间: 08-05 08:40:01更新时间: 08-09 02: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