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核心交易策略“乖离率逆势交易法”具体是如何操作的?他如何界定所谓的“过度”偏离?
创建时间: 8/15/2025更新时间: 8/18/2025
回答 (1)
好的,没问题。咱们就用大白话聊聊这位日本股神BNF(小手川隆)的核心玩法。很多人都觉得他的方法很神秘,其实核心逻辑捅破了就一层窗户纸。
揭秘BNF的核心玩法:乖离率逆势交易法(通俗版)
想象一根橡皮筋,你用力把它往下拉,拉到一定程度松手,它是不是会“嗖”地一下弹回去?BNF的这个方法,就是专门去找那些被市场情绪(恐慌或贪婪)暂时拉得“过长”的橡皮筋(股票),然后在它即将反弹的那个瞬间介入,吃一小段反弹的利润就走。
这就是“逆势”的核心:别人恐慌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
具体是如何操作的?
这个方法可以简化为四步,咱们一步步来看:
-
找到一根“基准线” - 移动平均线 (Moving Average, MA)
- 首先,你得有个参照物,用来判断现在的价格是“贵了”还是“便宜了”。BNF常用的就是25日移动平均线。
- 你可以把这条线想象成这只股票过去25天里,所有买入的人的“平均成本价”。股价在它上面,说明近期大部分人是赚钱的;股价在它下面,说明近期大部分人是亏钱的。
-
计算“偏离距离” - 乖离率 (Bias Ratio)
- 光看股价在均线上方还是下方还不够,关键是看它“离得有多远”。这个距离就是“乖离率”。
- 计算公式很简单:
(当前股价 - 25日均线价格) / 25日均线价格 * 100%
- 得出来的百分比,就是乖离率。如果是-20%,就意味着当前股价已经比过去25天的平均成本价低了20%,说明市场短期内抛售得非常厉害。
-
“逆势”出击 - 在极端情绪点买入
- 买入时机:当一只股票因为某些原因(通常是恐慌情绪,而不是公司要倒闭这种根本性利空)暴跌,导致它的负乖离率变得非常大时(比如-20%或更大),BNF就会认为这根“橡皮筋”被拉得太过了,市场的恐慌“过度”了。这时,他就会进场买入。
- 他赌的不是这公司未来多牛,而是赌“物极必反”,这种短期的非理性下跌,很快会有一个技术性的修复反弹。
-
快速离场 - 赚反弹的钱就走
- 这个策略的精髓是“快进快出”。他不是要做长线股东。
- 一旦股价如预期开始反弹,乖离率从-20%修复到-10%甚至-5%,股价重新靠近那条25日均线“基准线”时,他就果断卖出获利。
- 他赚的就是橡皮筋从被拉到最长,到恢复原状这一小段的钱。之后这只股票是继续涨还是跌,他就不关心了,他会去寻找下一个被“过度”拉伸的橡皮筋。
关键问题:到底跌多少才算“过度”偏离?
这是整个策略最核心、也是最艺术的地方。BNF并没有一个“-20%就无脑买入”的固定公式。他界定“过度”的标准是动态的,主要看这几点:
-
看个股的“性格”
- 股票和人一样,脾气不同。 一些热门的科技股或者小盘股,本身波动就很大,平时跌个10%跟玩儿似的,那对它来说,可能要跌到-30%才算“过度”。
- 而一些大型蓝筹股、银行股,平时稳如老狗,一天波动1%都算大事。如果它突然一天跌了8%,那它的-8%可能就已经是“史诗级”的过度偏离了。
- 所以,BNF会参考这只股票历史上的最大乖离率是多少,心里有个谱。
-
看市场的“气氛”
- 是在牛市还是熊市? 在大家信心满满的牛市里,一只股票突然无故暴跌,这往往是绝佳的逆势机会,因为很快就有资金来抄底。但在熊市里,人人自危,一个下跌可能只是更大瀑布的开始,“抄底”很容易抄在半山腰。
- 是整个板块/大盘在跌,还是就它一个在跌? 如果整个行业都在跌,那说明有系统性风险,要谨慎。如果只是它自己因为某个非致命的坏消息在跌,而大盘很稳,那反弹的概率就大得多。
-
看下跌的“原因”
- 这是最重要的!BNF绝不是“见跌就买”。他会迅速判断下跌的原因。
- 可以买的:因为大盘恐慌被错杀、因为某个分析师报告调低评级、因为季度财报略低于预期……这些属于“情绪性”或“非致命”的下跌。
- 绝对不碰的:因为财务造假、公司老板被抓、核心产品有致命缺陷……这种可能导致公司直接退市的下跌,属于“价值毁灭”,多便宜都不能接,那是接飞刀,不是捡便宜。
总结一下:
BNF的“过度”偏离,是一个结合了个股历史波动率、当前市场环境、以及下跌根本原因的综合判断。他脑子里对每只关注的股票都有一个动态的“正常波动区间”,一旦价格因为非理性因素远远超出了这个区间的下轨,就触发了他的交易信号。
这套方法听起来简单,但背后需要极强的心理素质、纪律性和对市场情绪的敏锐感知力。普通人模仿的最大风险就是混淆了“捡便宜”和“接飞刀”,所以风险管理是重中之重。
创建时间: 08-15 09:52:23更新时间: 08-15 11:5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