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巴菲特在收购BNSF等公司时,倾向于使用伯克希尔的股票而非现金?

创建时间: 7/30/2025更新时间: 8/16/2025
回答 (1)

为什么巴菲特在收购BNSF等公司时,倾向于使用伯克希尔的股票而非现金?

根据沃伦·巴菲特在致股东信中的阐述,以及伯克希尔·哈撒韦的企业并购实践,以下是主要原因分析。巴菲特一般偏好使用现金进行收购,以避免稀释现有股东股权,但在大规模交易如2009年收购伯克希尔北方圣达菲铁路公司(BNSF)时,他选择部分使用股票(约占交易价值的30%),这并非随意决定,而是基于战略考量。

1. 税收效率优势

  • 对卖方有利:使用股票进行收购可以构成“免税重组”(tax-free reorganization),允许目标公司股东(如BNSF股东)延迟缴纳资本利得税。只有当他们出售伯克希尔股票时才需缴税。这对卖方更具吸引力,尤其在大型并购中,能促成交易。
  • 巴菲特视角:在2010年致股东信中,巴菲特提到,BNSF董事会坚持要求部分以股票支付,以实现税收递延。如果全用现金,卖方将立即面临高额税负,这可能导致交易失败。巴菲特虽不情愿发行股票,但为完成收购而妥协。

2. 保留现金储备,优化资本分配

  • 伯克希尔持有大量现金(如收购BNSF时约有数百亿美元),但全现金收购(如BNSF总值约340亿美元)会大幅消耗储备,限制未来投资机会。
  • 使用股票可以保留更多现金,用于其他高回报机会或应对市场波动。巴菲特强调,现金是“机会的弹药”,在低迷市场中尤为宝贵。发行股票相当于用“股权货币”支付,保留了流动性。

3. 股票估值与稀释控制

  • 低估时发行有利:巴菲特在信中反复强调,只在伯克希尔股票被高估时才考虑发行,以避免稀释内在价值。但在2009年金融危机后,伯克希尔股票可能处于合理或低估状态,此时发行股票相当于用“便宜的货币”换取优质资产(如BNSF的稳定现金流业务),对伯克希尔股东长期有利。
  • 稀释最小化:BNSF收购中,巴菲特仅发行了少量新股(约占总股本的6%),并通过拆股(50:1)便于BNSF小股东转换。这体现了其谨慎态度——他视发行股票为“最后手段”,仅用于无法全现金完成的超级交易。

4. 战略协同与长期价值

  • 收购BNSF这样的“永久持有”资产,能为伯克希尔带来稳定收益。使用股票让BNSF股东成为伯克希尔“合伙人”,共享未来增长(如铁路业务的复苏)。
  • 巴菲特在信中比喻:这就像用一部分农场换取邻近农场,扩大整体地产,而非卖掉现金买地。长期看,这增强了伯克希尔的经济护城河。

注意事项

  • 非普遍倾向:巴菲特并非总是偏好股票收购(如多数小型收购用现金)。BNSF是例外,因规模巨大(伯克希尔史上最大并购)和税收因素。历史上,他极少发行股票,上次类似是大萧条后。
  • 启示:这反映巴菲特的投资哲学——优先股东价值,灵活运用工具实现最佳结果。参考致股东信(尤其是2009-2010年),可深入理解其并购决策。

通过这种方式,巴菲特确保了交易的成功,同时维护了伯克希尔的长期竞争力。

创建时间: 08-05 08:24:58更新时间: 08-09 02: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