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米在日本威士忌中不作为主要原料?

太郎 晃
太郎 晃
Japanese whisky historian and avid collector.

哈,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很多人可能都会有这个疑问。毕竟日本是米饭的国家嘛,用大米来做威士忌听起来顺理成章。但为啥主流的日本威士忌都不用大米呢?

这事儿得从根上说起,说白了,就是“跟谁学”和“规矩是啥”的问题。

1. 师父是苏格兰人,不是自创门派

你可以把日本威士忌想象成一个徒弟,它的师父是苏格兰威士忌。

当年,像竹鹤政孝(三得利和Nikka的灵魂人物)这些人,是漂洋过海去苏格兰扎扎实实地学习怎么做威士忌的。他们学成归来,带回的是一整套苏格兰的“武功秘籍”:

  • **原料:**主要用发芽的大麦(Malt a.k.a. 麦芽),有时候会加一些玉米、黑麦等谷物。
  • **工艺:**用大麦自身的酶来糖化,然后发酵、蒸馏,最后放进橡木桶里陈年。

他们回国后,目标就是要在日本完美复刻出高品质的苏格兰风格威士忌。所以,从一开始,他们的基因里就刻着“大麦”,而不是“大米”。这就好比你学会了做最正宗的法式面包,你回国开店,第一反应肯定是找最好的面粉,而不是想着怎么用米粉来替代。

2. “玩法”完全不同

用大米酿酒,和用大麦酿威士忌,虽然都是把淀粉变成酒精,但中间的关键步骤完全是两码事。

  • **威士忌(大麦):**大麦发芽后,它自己会产生一种叫“淀粉酶”的东西。这个酶就像个小工人,能主动把大麦里的淀粉分解成糖,然后酵母才能吃掉这些糖,产生酒精。这是“自力更生”。
  • **清酒/烧酒(大米):**大米本身很“懒”,它不会自己产生这种酶。所以酿清酒或日式烧酒时,必须借助一个外援——麹菌(Koji)。先把麹菌撒在蒸好的米饭上,让它去把大米的淀粉分解成糖。这是“请外援帮忙”。

因为这个核心工艺完全不同,所以用大米+麹菌做出来的酒,从根子上就和用麦芽做的威士忌不是一个路子的。前者是清酒和烧酒的工艺。

3. 风味不一样

原料决定了最基础的风味。

  • 大麦酿出的烈酒,天生就带有一种麦芽的甜香、饼干、谷物的风味,这是构成经典威士忌风味的基石。
  • 大米酿出的烈酒,风味通常更纯净、清甜,有时候会带有一点点类似吟酿清酒的果香。

虽然都很好,但消费者和酿酒师心中对“威士忌”的味道是有个预期的。大家想喝的是那种经过橡木桶陈年后,与大麦风味结合在一起的复杂、醇厚的口感,而不是一种“陈年过的米酒味”。

那么,市面上有用大米做的“威士忌”吗?

有的!这正是好玩的地方。

日本,尤其是在九州熊本县的球磨地区,那里本来就是产“米烧酒”的。一些酒厂就把他们用100%大米酿造的烧酒,放进橡木桶里像威士忌一样陈年。比如市面上能见到的 “深野(Fukano)”“大石(Ohishi)” 这些牌子,就是典型的“米威士忌”(Rice Whisky)。

但是,这里有个关键点:根据2021年日本最新的威士忌法规,这种使用“麹菌”糖化、并且原料不是法规指定谷物的烈酒,是不能被标为“日本威士忌”(Japanese Whisky) 来出口和销售的。它们只能叫“米威士忌”或者烈酒(Spirits)。

总结一下就是:

日本威士忌的主流不用大米,首先是因为它师从苏格兰,继承了大麦的传统;其次是酿造工艺完全不同,威士忌靠麦芽自身糖化,而米酒靠麹菌;最后是追求经典的威士忌风味,大麦比大米更符合这个目标。至于那些用米做的,它们更像是一种“用威士忌方式陈年的米烧酒”,是一个很有趣的跨界产品,但不是正统的“日本威士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