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郎 晃
太郎 晃
Japanese whisky historian and avid collector.
好的,咱们聊聊这个事儿。你可以把苏格兰威士忌想象成一个有百年家规的“名门望族”,而日本威士忌则像一个后来居上、最近才开始“立规矩”的“新兴贵族”。
它们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这个“规矩”的严格程度和历史。
苏格兰威士忌:规则写进法律的“老学究”
苏格兰人对他们的威士忌看得非常重,规定死死的,而且是写在国家法律里的,谁也不能乱来。就像一份非常详细的“出生证明”,必须满足所有条件才能叫“苏格兰威士忌”(Scotch Whisky)。
简单来说,它的核心规矩有这么几条:
- “户口”必须在苏格兰: 从头到尾,从用苏格兰的水做糖化,到发酵、蒸馏,再到陈年,所有过程必须在苏格兰境内完成。一滴都不能在国外生产。
- “血统”有要求: 必须用谷物(主要是发芽的大麦)和水来做。除了焦糖色(用来调色)之外,啥也不能加。
- “成年”有标准: 必须在橡木桶里,在苏格兰的仓库里,睡上至少3年。少一天都不行。
- “酒量”有底线: 装瓶的时候,酒精度不能低于40%。
你看,条条框框非常清楚,就像德国人造车一样严谨。这保证了每一瓶苏格兰威士忌的品质下限,也维护了它的金字招牌。
日本威士忌:曾经的“狂野西部”与现在的“自我救赎”
在2021年以前,日本威士忌的法律定义基本上是……没有定义。
这就导致了一个很混乱的局面,我管它叫“狂野西部”时代:
- “混血儿”也能叫“日本威士忌”: 一些酒厂可以从苏格兰、加拿大等地进口便宜的威士忌原酒,运到日本,跟自己厂里的一点酒混一混,甚至直接装瓶,然后贴上“日本威士忌”的标签就卖。这在以前是完全合法的。
- 原料五花八门: 有的甚至会用非谷物的原料(比如大米)来做一部分基酒。
- “年龄”可以很模糊: 没有强制性的最低陈年要求。
所以,那段时间你买到的“日本威士忌”,可能血统并不那么“纯正”。
但是!情况在2021年发生了巨变。
日本的酒厂们也觉得这样下去不行,砸自己招牌。于是,日本洋酒酒造组合(一个行业协会)自己站出来,制定了一套新规矩,虽然不是国家法律,但所有主流大厂都承诺遵守。
这个新规矩,很大程度上是“抄了苏格兰的作业”:
- “户口”也要求在日本了: 明确规定,糖化、发酵、蒸馏必须在日本国内的蒸馏所进行。
- 原料向苏格兰看齐: 必须使用麦芽,也可以添加其他谷物,但水必须是日本的。
- “成年”标准同步: 必须在日本用木桶陈年至少3年。
- 装瓶也必须在日本完成。
总结一下,现在的核心区别是什么?
-
规则的“出身”不同:
- 苏格兰: 是国家法律,强制执行,谁不遵守就是违法。
- 日本: 是行业自律标准,大家商量好了都这么干,但不是法律。不过对于消费者来说,大品牌都遵守,所以基本可以放心。
-
“创新”的自由度不同:
- 苏格兰: 规矩很死,尤其在橡木桶的使用上,大多是传统的波本桶、雪莉桶等。
- 日本: 相对灵活一些,尤其体现在木桶上。他们可以使用自己特色的水楢桶(Mizunara Oak)、樱花木桶等,这是创造日本威士忌独特风味的关键。苏格兰法律就不允许这么玩。
所以,简单一句话概括就是:苏格兰威士忌一直以来都是个有严格家谱的贵族,而日本威士忌则是从一个不问出身的江湖浪子,通过自我规范,努力成为了一个有规矩、有创新的新贵。
下次你再看到一瓶日本威士忌,可以留意一下它的生产日期,如果是在新规之后生产的,那它的“日本血统”就更有保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