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很多人看到现在日本威士忌的价格,都会有这个疑问。
简单直接的回答是:日本威士忌的“泡沫”已经出现了,而且吹得很大,但它和红酒的‘年份泡沫’不完全是一回事。
让我给你掰扯掰扯这里面的区别,你就明白了。
首先,咱们得搞清楚红酒的“年份”是啥意思。红酒这东西,说白了有点“看天吃饭”。某一年,比如1982年的法国波尔多,那年风调雨顺,阳光、雨水都恰到好处,葡萄长得就特别好,酿出来的酒品质就超高。所以,“1982年”这个年份本身就成了一个金字招牌。大家追捧的是那个“伟大的年份”。换一年,比如隔壁的1983年,天气一般,葡萄一般,酒的品质就差一截,价格自然也上不去。这就是红酒的“年份”概念。
但威士忌不一样。威士忌的核心不是“哪年生产的”,而是“在桶里陈年了多久”。你看到的“山崎12年”、“白州18年”,这个数字指的是酒液在橡木桶里待的最短时间。它不是看老天爷的脸色,而是看酿酒厂的耐心和仓库里有多少存货。
一瓶2020年装瓶的“山崎12年”,里面装的酒起码是2008年或更早之前就蒸馏好放进桶里的。它的品质好坏,更多取决于酒厂的技术、用的什么桶、调配大师的手艺,而不是2008年那年的天气怎么样。
所以,日本威士忌的泡沫,不是“年份泡沫”,更像是一个**“断供泡沫”或者“稀缺性泡沫”**。
这泡沫是怎么吹起来的呢?
大概在十几年前,日本威士忌在国际上疯狂拿奖,突然就火了。全世界的酒鬼和投资客都跑来抢。但问题是,威士忌这玩意儿不能速成啊!酒厂20年前存了多少老酒,现在就只能卖多少。需求一下子暴增,但供应量是固定的,甚至因为多年前市场不景气,酒厂自己都没存那么多。
结果就是:
- 停产:像“响12年”、“白州12年”这些带年份的基础款,因为老酒不够用,酒厂只能宣布停产。市面上卖一瓶少一瓶,价格能不涨吗?这就跟绝版书、绝版唱片一个道理。
- 炒作:一些本来产量就极少的酒厂,比如已经关门的“轻井泽”,或者一些限量版的单一桶,直接被当成了艺术品来炒。价格翻个几十倍、几百倍都正常。
所以你看,大家疯抢的,是那些“带年份的”、“已经停产的”、“限量版的”日本威士忌。这和红酒圈里大家追捧某个“好年份”的逻辑是不一样的。
那这个泡沫会破吗?
我觉得,完全回到过去那种几百块一瓶是不可能了。原因很简单:
- 时间成本:虽然三得利、尼卡这些大酒厂已经在拼命增产了,但新的酒要变成“18年”、“25年”的老酒,那也得等十几年、二十几年后。这期间,老酒的稀缺性会一直存在。
- 收藏品属性:一旦一个东西被贴上了“投资收藏”的标签,它的价格就很难只用成本来衡量了。就像名画、古董一样,只要有人愿意接盘,它的高价就能撑住。
当然,现在这个价格确实高得有点离谱,里面肯定有大量投机的水分。未来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回落或者稳定下来,特别是当酒厂推出更多无年份的新款来满足市场基本需求后,一些被过分炒作的普通款价格可能会松动。但那些真正稀有、高年份的尖货,恐怕只会越来越贵,成为少数富豪和收藏家的游戏。
总结一下:别把日本威士忌当成红酒那样去看“年份”。它的价格飞涨,主要是因为“出名太快,陈年太慢”,导致老酒断供,物以稀为贵。这个泡沫更像是一场围绕着“稀缺性”和“品牌”的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