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聊到可口可乐在中国的营销,那可真有不少经典操作。他们厉害就厉害在,不只是硬邦邦地卖汽水,而是把自己玩成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给你举几个例子,你肯定有印象:
-
一个绝妙的名字:“可口可乐” 这可以说是本地化最成功的第一步。你想想,“Coca-Cola”这个音译过来,能做到“可口可乐”这四个字,简直是神来之笔。首先,发音很像;其次,意思特别好,“可口”代表好喝,“可乐”代表能带来快乐。一个外国品牌,名字起得这么有寓意又好记,一下子就让中国人产生了好感。
-
让瓶子会说话:“昵称瓶”和“歌词瓶” 前几年夏天,你肯定见过瓶身上印着“吃货”、“高富帅”、“文艺青年”或者周杰伦歌词的可乐。这招太聪明了!它让买可乐这件事变得好玩起来。大家不再是单纯为了喝,而是为了找到代表自己的那个瓶子,或者买来送给朋友,然后拍照发朋友圈。一瓶普通的饮料,瞬间就变成了年轻人手里的社交工具,销量自然就上去了。
-
春节的情感牌:“回家”和“团圆” 每年过年,可口可乐的广告都特别走心。从最早那对可爱的福娃泥人形象,到后来各种强调“团圆”、“回家吃饭”的主题,他们总能精准地抓住中国人过年最看重的情感。广告里红红火火的色调,喜庆的音乐,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画面,让你觉得过年家里要是不备上几箱可口可乐,都好像少了点年味儿。
-
融入本土口味:推出“美汁源果粒橙” 可口可乐不只在营销上本地化,在产品上也下功夫。他们发现中国人喝果汁时,特别喜欢那种“真材实料”的感觉。于是,他们推出了带有果肉的“美汁源果粒橙”。这个产品一上市就大受欢迎,因为它完全满足了中国消费者的偏好,现在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它其实是可口可乐旗下的品牌。
-
绑定国家大事件:2008年北京奥运会 作为奥运会的长期合作伙伴,可口可乐在北京奥运会期间的营销也做得非常出色。他们推出了各种奥运纪念包装,组织火炬传递活动,把品牌和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紧紧地绑在了一起。在那个举国欢庆的时刻,喝上一罐印有奥运标志的可乐,感觉自己也参与其中了。
总的来说,可口可乐的成功在于它没有高高在上,而是真正蹲下来去了解中国市场,用中国人喜欢和理解的方式去沟通,不管是玩梗、走心还是搞情怀,总能踩在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