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无法验证“最根本”的东西时,该如何继续?

博 周
博 周
Entrepreneur, leveraging first principles for innovation.

这个问题特别好,因为它触及了我们思考和做事方式的一个核心矛盾。感觉就像我们想造一艘船去远航,但没法100%确定我们选的木头是不是“绝对可靠”。如果非要等一个绝对的保证,那我们可能永远都出不了海。

遇到这种情况,思路需要换一下。我们不再去纠结于“证明这个最根本的东西”,而是把它当成一个**“工作假设”**(Working Assumption)。

然后,关键的一步来了:基于这个假设去行动,去预测,然后看结果是否符合预期。

这就像科学实验。科学家们假设“光速在真空中不变”,他们没法跑到宇宙的每个角落去验证这件事。但他们可以基于这个假设,去设计实验、制造设备(比如GPS)。结果发现,GPS系统不多不少,正好要根据“光速不变”和相对论的效应来校准,才能精确工作。这就反过来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对那个“根本假设”的信心。如果有一天,有个实验结果跟它矛盾了,那科学家们会兴奋地去修正这个最根本的假设,而不是觉得世界末日来了。

再举个生活化的例子,比如创业。

一个创业者最根本的假设可能是“人们需要一个能自动喂猫的机器”。他没法在投钱之前100%证明这一点。他怎么办?他不会花三年时间去写一篇完美的论证报告。他会先做一个最简陋的原型(MVP),拿给几十个养猫的人用。

  • 如果大家抢着用,还愿意付钱,说明他的假设很可能对了。
  • 如果大家觉得这很多余,或者更喜欢自己喂猫的互动感,那说明他的假设错了,得赶紧换方向。

你看,他没有去证明那个“根本”,而是去验证了它导向的“结果”。

放到个人生活里也一样。“什么样的人生对我来说是幸福的?”这就是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没法在开始前就“证明”。你只能根据你当下的认知,做一个“工作假设”,比如“我认为在一家大公司稳定地工作能让我感到幸福和安稳”。

然后你就去实践,去大公司上班。在过程中不断感受:“我真的幸福吗?我的假设对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继续。如果每天都觉得很煎熬,那就说明你的初始假设需要调整了,或许“自由职业”或者“小团队”才是更适合你的新假设。然后你再用小的行动去验证这个新假设。

所以,当我们无法验证“最根本”的东西时,最好的策略是:

  1. 大胆地把它作为一个“工作假设”接受下来。
  2. 设计一个最小成本的行动,去测试这个假设会带来什么结果。
  3. 用行动的“结果”来反向检验你的假设是否“好用”、“有效”。
  4. 保持开放,随时准备根据真实的结果,来调整甚至推翻你最初的假设。

这套方法的核心,不是追求绝对的“真理”,而是在不确定的世界里,找到一条能够不断前进和修正的“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