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副牌酒有时候品质接近正牌?
哪些副牌酒有时候品质接近正牌?
嘿,我是个爱喝红酒的普通人,喝过不少波尔多的酒,也和朋友聊过这些。副牌酒(就是酒庄的“二军”酒)通常是用正牌酒剩下的葡萄或年轻藤酿的,价格亲民点,但有些年份里,它们的品质真能追上正牌,甚至让人觉得值回票价。我不是专家,就分享下我喝过的和听说的那些例子,简单说说为什么吧。记住,这东西因年份和个人口味而异,不是每次都这样。
为什么有些副牌能接近正牌?
先简单解释下:波尔多酒庄的分级很严格,正牌酒用最好的葡萄和工艺,副牌是用次一等的。但如果年份好(比如天气棒,葡萄成熟完美),或者酒庄酿酒师用心,副牌的口感、复杂度就能和正牌差不多。工艺上,它们往往共享酒庄的设备和技术,所以差距没那么大。有时候,副牌甚至更易饮,早点开瓶就能喝,不用等那么久。
几个经典例子
我挑些波尔多五大酒庄的副牌来说,这些是最常见的,品质也最稳定。它们有时候真能让人惊喜,尤其是好年份如2010、2015或2016。
-
拉图酒庄(Château Latour)的副牌:Les Forts de Latour
这款我喝过几次,感觉它和正牌Latour的风格很像——浓郁的黑果味、单宁强劲,但更柔和点。年份好的时候,品质超高,甚至有人说它能媲美一些二级庄的正牌。为什么接近?因为Latour的团队超级严谨,副牌用的是酒庄自家葡萄园的果实,只是挑剩下的那些。 -
玛歌酒庄(Château Margaux)的副牌:Pavillon Rouge
玛歌的正牌优雅细腻,这款副牌也继承了那股丝滑感。喝起来有红果和花香,平衡得很好。有年份里(比如2009),它和正牌的差距小到你得仔细品才分得出。原因?玛歌酒庄对品质把控严,副牌其实是他们“训练”年轻葡萄的产物,工艺几乎一样。 -
拉菲酒庄(Château Lafite Rothschild)的副牌:Carruades de Lafite
拉菲的粉丝多,这款副牌常被抢。它的风味有拉菲的经典优雅,带点铅笔屑和黑加仑味。某些年份,它的表现能接近正牌,尤其是如果你不喜欢太陈年的酒。接近的原因是,拉菲的副牌用的是同一片园子的葡萄,只是成熟度稍差,但酿造时没偷懒。 -
侯伯王酒庄(Château Haut-Brion)的副牌:Le Clarence de Haut-Brion
这款有点烟熏和矿物味,和正牌Haut-Brion很像。年份棒的时候,复杂度高,喝着像正牌的“弟弟”。为什么?Haut-Brion是格拉夫区的老大,他们的副牌共享顶级土壤和工艺。 -
其他值得一提的:
木桐酒庄(Château Mouton Rothschild)的副牌Le Petit Mouton,也不错,有艺术感。或者像靓茨伯(Château Lynch-Bages)的副牌Echo de Lynch-Bages,在好年份里力量感十足,接近正牌的饱满风格。还有些非五大庄的,比如爱士图尔(Cos d'Estournel)的副牌Les Pagodes de Cos,性价比高,偶尔能让人觉得“哇,这不比正牌差多少”。
小建议
如果你想试试这些,建议从好年份入手,别买太便宜的渠道(假货多)。副牌通常几百块一瓶,正牌上千甚至万把,喝着接近的话超值!但记住,酒这东西主观,我觉得接近不代表你也这么想。多喝多比比,才知道自己喜欢啥。如果你有具体酒庄想问,我可以再分享点经验。Che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