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威士忌厂商之间是否存在“风格流派”的划分?

Raghav Sharaf
Raghav Sharaf
Global whisky writer and tasting competition judge.

哈,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是很多刚接触日本威士忌的朋友会好奇的一点。

简单直接的回答是:有,但和我们熟悉的苏格兰威士忌那种“按地区划分流派”的方式完全不同。

你可以这么想:

苏格兰威士忌:像一个城市里有很多“专科”餐厅

在苏格兰,威士忌的风格流派和地理位置关系很大。比如:

  • 艾雷岛 (Islay):就像这个城市的“重口味烧烤区”,这里的餐厅(蒸馏厂)都以做烟熏、消毒水味的威士忌出名,比如拉弗格(Laphroaig)、阿贝(Ardbeg)。
  • 斯佩塞 (Speyside):就像“甜品和花园餐厅区”,这里的餐厅(蒸馏厂)大多做的是充满花香、果香、优雅甜美的威士忌,比如麦卡伦(Macallan)、格兰菲迪(Glenfiddich)。

这些餐厅风格很明确,如果一个大厨(调和大师)想办一场盛宴(调和型威士忌),他会去烧烤店买点烟熏风味的“肉”,再去甜品店买点香甜风味的“蛋糕”,组合在一起。它们互相买卖原酒是很常见的。

日本威士忌:像两个巨大的“全能”美食广场

日本的情况完全不一样。历史上,日本威士忌的两大巨头——三得利(Suntory)日果(Nikka)——是死对头,互相竞争,谁也不卖原酒给对方。

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他们必须自给自足

每一个集团都必须自己掌握生产所有风味原酒的能力。所以,与其说是“流派”,不如说是两大集团各自形成的“风格体系”或“哲学”。

1. 三得利(Suntory)体系:追求和谐、复杂与平衡的“东方禅意派”

  • 核心理念:三得利的目标是创造一种极致平衡、层次丰富、符合东方人细腻味觉的威士忌。他们就像一个能做出从前菜、主菜到甜品所有菜系的顶级厨房。
  • 旗下双子星
    • 山崎(Yamazaki)蒸馏所:这是三得利的心脏,堪称“威士忌的多面手”。它拥有各种形状的蒸馏器,使用各种不同的橡木桶(包括独特的日本水楢桶),能生产出从清新果味到浓郁雪莉味的各种原酒。它的风格是华丽、复杂、醇厚。
    • 白州(Hakushu)蒸馏所:建在森林里,风格就像它的环境一样——清新、带着淡淡的青草、薄荷味,有时会做一些带有轻微烟熏味的原酒。它的风格是清爽、干净、空灵。
  • 最终作品:通过把山崎和白州(以及知多谷物威士忌)的原酒进行调和,三得利创造出了像“响(Hibiki)”这样完美和谐的艺术品。

2. 日果(Nikka)体系:致敬传统、追求力量与个性的“硬汉实力派”

  • 核心理念:日果的创始人竹鹤政孝是从苏格兰学成归来的,所以他的理念更偏向于苏格兰的传统,追求扎实、有力的酒体和鲜明的个性。
  • 旗下双子星
    • 余市(Yoichi)蒸馏所:建在北海道,气候和地理位置都类似苏格兰。余市坚持使用传统的煤炭直火加热蒸馏器,这让它的原酒风格强劲、充满力量,带有明显的烟熏和海风咸味,非常“爷们儿”。
    • 宫城峡(Miyagikyo)蒸馏所:风格则完全相反,坐落在山谷间,使用蒸汽间接加热,所以生产出的原酒非常柔和、优雅,充满花香和果香,有点像苏格兰斯佩塞区的风格。
  • 最终作品:日果通过调和这两种截然不同风格的原酒,创造出像“竹鹤(Taketsuru)”这样既有力量又有柔美的作品。

总结一下:

所以你看,日本威士忌的“风格流派”划分,不是按“东边的都什么味儿,西边的都什么味儿”,而是:

  • 以公司为单位:三得利是一个“流派”,日果是另一个“流派”。
  • 内部风格多样化:每个公司内部都有能力生产出风格迥异的原酒,就像一个乐团里既有鼓手贝斯手,也有小提琴手和钢琴家,他们自己就能完成一整部交响乐,而不需要去别的乐团借人。

现在也出现了一些像秩父(Chichibu)这样的新生代独立蒸馏厂,它们个性非常鲜明,正在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但目前来看,整个日本威士忌的格局,还是由三得利和日果这两大“体系”所主导的。

希望这个解释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