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新闻标题越来越'耸人听闻'?'标题党'是如何吸引我们点击的?

创建时间: 8/6/2025更新时间: 8/18/2025
回答 (1)

好的,没问题。咱们就用大白话聊聊这个事儿。


为什么现在的标题越来越“吓人”?聊聊“标题党”是怎么把我们拿捏的

嘿,朋友!你是不是也经常有这种感觉:刷手机看新闻,满眼都是“震惊!”、“紧急!”、“万万没想到!”,点进去一看,发现内容根本没那么夸张,感觉自己被“骗”了。

别担心,你不是一个人。这现象太普遍了,咱们今天就来扒一扒,这背后的“套路”到底是啥。

一、为啥标题非得这么“拼”?根子上还是为了“钱”和“注意力”

说白了,就一个词:眼球经济

你想想,在以前,我们看新闻是买报纸。你花2块钱买了一份报纸,不管里面的标题起得好不好,你大概率会把整份报纸都翻一遍。报社的收入主要靠发行量和广告。

现在呢?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信息瀑布流。手机屏幕就那么大,你手指一划,无数条新闻、视频、文章就过去了。每一条内容,都只有不到一秒钟的时间来抓住你的眼球。

如果你的标题不够“炸”,不够吸引人,就会瞬间被淹没。

对于媒体平台和创作者来说:

  • 点击量 = 流量
  • 流量 = 广告收入/平台分成/影响力

所以,为了生存和赚钱,他们必须在标题上“卷”起来。一个平平无奇的标题,就像是在超市里一个没有任何包装的商品,很难被人注意到。而一个“耸人听闻”的标题,就像是包装华丽、写着“买一送一”的商品,总能让你多看一眼,甚至忍不住拿起来看看。

平台的“算法”也在推波助澜。 像抖音、头条、微博这些平台,它们的算法会推荐那些点击率高、互动多的内容。一个标题越是能引发点击、评论和转发,算法就越觉得它是“优质内容”,然后就会把它推送给更多的人。这就形成了一个循环:标题越夸张 -> 点击越多 -> 平台推荐越多 -> 创作者越爱用夸张标题。


二、“标题党”的“武功秘籍”:他们是怎么让你忍不住点击的?

“标题党”并不是瞎咋呼,他们用的招数都是精准打击我们人性弱点的。主要有这么几招:

1. 制造“信息差”,让你好奇心爆棚

这是最经典的一招,也叫“好奇心缺口”。标题只说一半,把最关键的信息藏起来,让你心里痒痒的,非要点进去看个究竟。

  • 例子:“他每天都喝一杯这个,一个月后,身体发生了惊人变化!” (到底是什么?发生了什么变化?好想知道!)
  • 心理学原理:我们的大脑讨厌不完整的信息,会有一种强烈的冲动去填补这个“信息的空白”。

2. 挑动你的情绪,特别是愤怒和焦虑

情绪是点击的强大驱动力。一个能让你瞬间生气、同情或者害怕的标题,比一个平淡的标题更容易让你采取行动(点击)。

  • 例子:“太无耻了!小区保安竟然对业主做出这种事!” (什么事?太可恶了,我得进去骂几句!)
  • 心理学原理:愤怒、恐惧这类负面情绪会激发我们强烈的反应,让我们觉得“必须做点什么”,而“点击”就是最简单的第一步。

3. 夸大其词,把芝麻说成西瓜

这是最常见的“标题党”手法。把一件很小或者很普通的事情,用极度夸张的词语来描述,营造一种“出大事了”的氛围。

  • 例子:原文是“某明星因为长胖被网友讨论”,标题变成“XX明星身材失控,遭全网唾弃,事业或将终结!”
  • 心理学原理:我们天生对极端事件更敏感。“史诗级”、“世纪性”、“毁灭性”这些词总能第一时间抓住我们的注意力。

4. 把事情和你“捆绑”起来

通过使用“你”、“我”、“我们”这类词语,或者直接向你提问,让新闻内容看起来和你的生活息息相关,让你产生代入感和危机感。

  • 例子:“如果你还在用这种方式充电,赶紧停止!手机可能随时爆炸!” (啊?我平时就是这么充的,赶紧看看!)
  • 心理学原理:与自身相关的信息,我们会给予最高的关注权重。这是一种生存本能。

5. 利用数字和列表,给你“确定性”

“XX的5个迹象”、“做好这3点,让你……” 这种标题看起来非常清晰、有条理,会给人一种“我只需要花很短时间就能获得明确、有用的信息”的错觉。

  • 例子:“成功人士不会告诉你的7个秘密习惯。”
  • 心理学原理:大脑喜欢秩序和简洁。列表式的内容承诺了一种轻松的阅读体验,降低了我们的“认知负荷”。

我们能怎么办?

完全杜绝“标题党”很难,但我们可以做个更聪明的读者:

  1. “点击前先三思”:看到特别夸张的标题,先冷静一下,问问自己:“这事儿真的可能吗?”
  2. “看信源”:看看是哪个媒体或账号发布的。是官媒、知名媒体,还是某个不知名的营销号?信誉度是重要的判断标准。
  3. “别用点击喂养它”:如果你识别出这是个“标题党”,最好的办法就是——别点进去!你的每一次点击,都是在为这种行为投票。
  4. “放平心态”:世界可能没那么糟,也没那么多“惊天秘密”。大部分耸人听闻的标题背后,都是平淡无奇的日常。

希望这个解释能帮你更好地理解这个现象,下次再看到那些“吓人”的标题时,就能会心一笑,从容地划过去了。

创建时间: 08-08 21:27:05更新时间: 08-10 02: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