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庄(Second Growths)的酒在品质和价格上真的普遍逊于一级庄(First Growths)吗?超二级庄(Super Seconds)这个概念是如何挑战这一点的?
二级庄真的比一级庄差吗?超二级庄是怎么回事?
嘿,你好!作为一个喝了几年波尔多红酒的爱好者,我来跟你聊聊这个话题。波尔多葡萄酒的分级系统是1855年定的,那时候主要是基于酒庄的声誉和价格来排的。一级庄(First Growths)是顶尖的五个,比如拉菲(Lafite)、玛歌(Margaux)这些大名鼎鼎的;二级庄(Second Growths)排在下面,有十几个酒庄,像宝嘉龙(Pichon Longueville)或鲁臣世家(Rauzan-Ségla)。
品质和价格上,二级庄真的普遍逊色吗?
不完全是哦。传统上,一级庄被认为是“王者”,品质超稳定,价格也高得吓人——一瓶好年份的一级庄动辄几千上万块,甚至更多。但这不意味着二级庄就差远了。根据我的经验,很多二级庄的酒在某些年份里,品质可以和一级庄媲美,甚至在盲品(就是不看标签尝酒)中赢过它们。
-
品质方面:一级庄的酒通常更优雅、平衡,风土(就是土壤和气候)条件顶尖,酿酒团队也牛。但二级庄也不赖啊!它们往往更注重性价比,酒体饱满,口感丰富。有些二级庄的酒在陈年后,复杂度不输一级庄。举例说,我喝过2010年的Cos d'Estournel(一个二级庄),那平衡度和深度,绝对不比一些一级庄差。关键看年份和酒庄的具体表现,不是所有一级庄年年都完美。
-
价格方面:没错,一级庄贵得多,因为品牌效应和稀缺性。但二级庄的价格通常只有一级庄的1/3到1/2,甚至更低。这让它们更亲民,如果你不是土豪,二级庄能给你高品质的享受而不破产。总的来说,不是“普遍逊于”,而是“平均水平稍低,但差距没那么大”。
超二级庄(Super Seconds)这个概念是怎么挑战的?
超二级庄就是一些特别优秀的二级庄,它们在品质上经常“超车”一级庄,甚至价格也开始追上来了。这个词是后来酒评家和市场发明出来的,不是官方分级,但它挑战了1855年那个老系统。
-
怎么来的: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有些二级庄通过改进酿酒技术、更好的葡萄园管理,酒质飞跃。比如Léoville Las Cases、Palmer、Montrose这些,常被叫超二级。它们在罗伯特·帕克(大酒评家)的评分里,经常拿95+分,和一级庄并肩。
-
挑战在哪里:这概念告诉我们,分级不是一成不变的。超二级庄的酒在拍卖会上卖得火热,价格有时接近一级庄的下限。比如,一瓶好年份的Las Cases,能卖到一级庄的入门价,但品质上很多人觉得它就是“准一级”。这就颠覆了“二级永远二级”的想法,让人意识到,酒的好坏更多取决于当下表现,而不是历史标签。
总之,如果你刚入门波尔多,别一头扎进一级庄——试试超二级庄,能省钱又惊喜。我建议从2009或2016年份入手,那些年天气好,酒都棒。有什么具体酒庄想问的,随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