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的理念论能否被视为第一性原理的应用?

Dylan Huff
Dylan Huff
Analytic philosophy enthusiast. (zh_CN): 分析哲学爱好者。 (en_US): Analytic philosophy enthusiast.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觉得可以把柏拉图的理念论看作是第一性原理的一种非常古老、非常哲学的“精神祖先”。它们在思维方式上很像,但应用的领域和最终得出的“原理”不太一样。

让我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解释一下。

先说柏拉图的理念论(Theory of Forms)。

想象一下“床”这个东西。你见过木头床、铁艺床、单人床、双人床……各种各样的床。柏拉图会说,我们现实世界里看到的这些床,没有一个是“真正”的床,它们都只是“床的理念”的不完美复制品。

在他看来,在一个我们看不见的、永恒的“理念世界”里,存在一个最完美、最标准、永不变化的“床”的模板(这就是“床的理念”)。我们世界里的所有工匠,其实都是在凭着脑海里对那个完美模板的模糊记忆,尽力模仿着把它做出来。所以,要想获得关于“床”的真正知识,你不应该去研究现实中这千万张不同的床,而应该用你的理性去思考和领悟那个唯一的、完美的“床的理念”是什么。

再来看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s Thinking)。

这个思维方式的现代典范是埃隆·马斯克。当年他想造火箭,没有去参考当时市面上的火箭然后说“我们想办法让它便宜10%”。他直接问了最根本的问题:“造一枚火箭最基础的材料是什么?” 答案是:航空级的铝合金、钛、铜、碳纤维等等。然后他又问:“这些材料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是多少?” 他发现,如果把火箭拆解成最基础的原材料,成本只有当时一枚火箭报价的2%。

你看,他没有被“火箭就是很贵”这个当时大家普遍接受的“常识”所束缚。他把火箭这个复杂的东西,一路拆解回到了它最基础、最不可再分的物理构成和经济成本上,然后从这些“第一性原理”出发,重新思考如何建造一枚便宜的火箭。

所以,它们像在哪里?

它们都强调一件事:不要被事物的表象、传统或已有的案例所迷惑,要穿透表象,去寻找那个最根本、最核心、最不变的“本质”或“原理”。

  • 柏拉图要穿透的是现实世界里千变万化的“复制品”,去寻找理念世界里那个唯一的“完美模板”。
  • 第一性原理要穿透的是现有的产品、价格和解决方案,去寻找构成这件事物最基础的物理定律、材料成本等“事实公理”。

那它们又有什么关键区别?

最大的区别在于那个“终极原理”是什么。

  • 柏拉图的“理念”是形而上学的、抽象的。 它存在于一个精神世界,是一种完美的、先验存在的概念。你通过哲学思辨去“发现”它。
  • 第一性原理的“原理”是物理的、现实的。 它是物理定律、是数学公式、是基础材料的成本。你通过科学分析和拆解去“计算”和“验证”它。

总结一下:

所以,你可以这么理解:柏拉图的理念论,是在2000多年前,用哲学的方式教人们如何进行第一性原理思考。它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思维框架——去伪存真,探寻本质。而我们今天所说的第一性原理,则是将这个古老的思维框架,应用到了更具体的科学、工程和商业领域,用更严谨、更量化的方式去寻找那个“本质”。

可以说,柏拉tú是那个仰望星空、思考“什么是终极之美”的人;而马斯克是那个低头看地、计算“造火箭的最低成本是多少”的人。他们追寻的路径很相似,但一个通往哲学圣殿,一个通往工程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