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清酒(Sake)的酿造工艺是怎样的?有哪些主要分类?
嘿,聊到清酒(Sake),这东西其实挺有意思的,酿造过程和我们熟悉的白酒、葡萄酒、啤酒都不太一样。简单来说,可以想象成一个把米饭变成酒的魔法过程。
清酒是怎么酿出来的?
-
磨米 (精米):酿清酒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酿酒师会把米的外层磨掉,因为外层有蛋白质和脂肪,会给酒带来杂味。他们只想要米中心富含淀粉的“米心”。磨掉多少是个重要指标,叫“精米步合”,我们后面讲分类时会详细说。
-
洗米、泡米、蒸米:把磨好的米洗干净,精确控制时间泡水,然后蒸熟成一种外面硬、里面软的特殊状态的米饭,为下一步做准备。
-
制麴 (Koji):这是清酒酿造的“魔法”核心。酿酒师会把一种叫“麴菌”的有益霉菌,像撒胡椒粉一样撒在部分蒸好的米饭上,然后在温暖潮湿的房间里精心培育。麴菌的作用是把米饭里的淀粉转化成糖。这是清酒和葡萄酒/啤酒最大的不同:葡萄本身有糖,啤酒靠麦芽糖化,而清酒必须靠这一步来“造糖”。
-
制作酒母 (Shubo):把上面做好的麴米、蒸米、水和酵母菌混合在一起,先在一个小桶里培养出一支高浓度、强壮的“酵母大军”。这个“酒母”是后续主发酵的“引子”,决定了酒的生命力。
-
主发酵 (Moromi):把酒母转移到大发酵罐里,然后分三次(这叫“三段仕込”)把剩下的麴米、蒸米和水加进去。这个过程很特别,麴菌在把淀粉变糖,同时,酵母菌就在旁边把糖变成酒精。这个“糖化”和“发酵”同时进行的过程,叫“并行复发酵”,是清酒独有的,也是它酒精度能自然达到20度左右的秘诀。
-
压榨、过滤、杀菌:发酵完成后,会把像粥一样的酒醪用布包起来压榨,分离出清澈的酒液和白色的酒糟(Sake Kasu,这个也很好吃,可以烤着吃或做菜)。之后根据需要进行活性炭过滤、一次或两次的低温加热杀菌(叫“火入”),最后储存一段时间让风味更圆润,就可以装瓶了。
清酒有哪些分类?
这个是大家最关心的,看着酒标上一堆名词就晕了。其实最主流的分类方法是根据**“米磨掉了多少”和“有没有额外加一点点酒”**来分的。
首先,所有清酒被分成两大阵营:
- 纯米系 (Junmai):配料表里只有米、水、麴。完全靠米本身来酿,所以通常更能喝出米的原味,口感比较醇厚、浓郁。
- 本酿造系 (Honjozo):除了米、水、麴,还添加了少量“酿造酒精”。你别一听“酒精”就觉得是低端勾兑酒,完全不是!这里的添加量非常少,目的是为了把米中的香气更好地“勾”出来,让酒的口感更清爽、顺滑,香气更突出。
然后在这两大阵营下,根据米磨的程度(精米步合),从普通到高级分为:
精米步合要求 | 纯米系 (Junmai) | 本酿造系 (Honjozo) | 风味特点 |
---|---|---|---|
50%以下 | 纯米大吟酿 (Junmai Daiginjo) | 大吟酿 (Daiginjo) | 清酒的顶峰。香气最华丽、细腻,如果香、花香非常明显,口感如丝般顺滑。 |
60%以下 | 纯米吟酿 (Junmai Ginjo) | 吟酿 (Ginjo) | 高级清酒的门槛。开始出现明显的果香、花香(称为“吟酿香”),口感清雅。 |
70%以下 | 特别纯米酒 (Tokubetsu Junmai) | 特别本酿造 (Tokubetsu Honjozo) | “特别”指用了更好的米或更特殊的工艺,比下面基础款的风味更胜一筹。 |
无特别规定 | 纯米酒 (Junmai-shu) | 本酿造酒 (Honjozo-shu) | 基础款,纯米酒米香足,本酿造清爽。最能体现酒厂的基本风格。 |
简单记就是:大吟酿 > 吟酿 > 本酿造/纯米酒。名字越长通常等级越高。
除了这个主流分法,你可能还会看到一些词:
- 生酒 (Namazake):完全没经过加热杀菌的酒,像鲜榨果汁一样,口感新鲜活泼,但必须全程冷藏,保质期也短。
- 原酒 (Genshu):压榨出来没加水稀释的酒,酒精度更高(通常17-19度),味道非常浓烈、带劲。
- 浊酒 (Nigorizake):过滤得比较粗糙,酒里还留着一些白色的米渣,看起来浑浊,喝起来有米浆的口感,通常偏甜。
基本上懂了这些,你去居酒屋或者挑酒的时候,看着酒标就不会一头雾水了。如果第一次尝试,我个人推荐从**“纯米吟酿”**开始,这个级别的酒通常果香和米香平衡得很好,价格也适中,最容易感受到清酒的美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