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厄姆对共同基金的看法是怎样的?

创建时间: 8/15/2025更新时间: 8/17/2025
回答 (1)

好的,我们来聊聊本杰明·格雷厄姆这位“价值投资之父”对共同基金的看法。

你把他想象成一位经验丰富、有点爱唠叨但句句是金玉良言的老木匠,而共同基金就是他工具箱里的一件工具。他不会简单地说这工具“好”或“不好”,而是会告诉你什么人用、什么时候用、怎么用。

总的来说,格雷厄姆对共同基金的态度是有条件的认可,但伴随着强烈的警惕。我们可以把它分成几个层面来看:

一、他为什么会“认可”共同基金?(优点)

1. 为“防御型投资者”量身定做的省心工具

格雷厄姆把投资者分成两种:

  • 防御型投资者:他们追求的是省心、安全、不要亏大钱,不愿意花大量时间研究公司财报。对于这些人来说,自己去挑股票就像是让他们自己去盖房子,太难了,风险也大。
  • 进取型投资者:他们愿意并有能力花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寻找被低估的“便宜好货”。

共同基金,尤其是那些持仓分散的基金,简直就是为“防御型投资者”量身定做的。它最大的好处就是一键解决了分散投资的难题。你买一份基金,就相当于同时买了几十甚至上百家公司的股票,大大降低了“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风险。

对于不想费心研究的普通人,格雷厄姆认为,买入一个信誉良好、持仓广泛的基金,是一个完全合理且明智的选择。

2. 理论上的专业管理

共同基金由基金经理这些“专业人士”来管理,他们帮你做研究、做决策。理论上,这能帮你省去很多麻烦。格雷厄姆承认这一点,但他对这些“专业人士”的实际能力,持有很大的怀疑(下面会讲到)。


二、他为什么会“警惕”共同基金?(缺点)

这是格雷厄姆思想的精髓所在,也是他会反复提醒你的地方。他警惕的,主要是以下两点:

1. 费用!费用!还是费用!——投资回报的头号大敌

你可以把基金管理费、托管费等各种费用想象成水管上的小洞。即使水流再大,洞多了,流到你杯子里的水也会变少。

格雷厄姆对成本极其敏感。他认为,投资的首要原则是“不要亏损”。而基金的费用,是一种确定的“亏损”。无论基金当年是赚是赔,管理费你都得照付。

很多主动管理型基金的年费率在1%-2%甚至更高。这看起来不多,但放在几十年的投资长河里,复利效应会让这笔费用像滚雪球一样,吞噬掉你巨额的潜在收益。格雷厄姆会告诉你,控制成本,是你作为投资者为数不多能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事,绝不能忽视。

2. 平庸的业绩——“专业”不等于“超越”

格雷厄姆用大量数据和事实告诉我们一个残酷的真相:绝大多数主动管理型基金,在扣除费用后,长期来看根本跑不赢市场平均水平(比如沪深300指数)。

基金经理们也都是普通人,他们也会追涨杀跌,也会被市场情绪影响。他们所谓的“专业”,很多时候只是在随大流,或者进行一些成本高昂却没什么效果的频繁交易。你花了大价钱(高额管理费)请来一个“大厨”,结果他做出来的菜还不如你自己用最简单的食谱(市场指数)做出来的可口,这显然不划算。

格雷厄姆非常不信任那些试图预测市场、频繁择时的“明星基金经理”。他认为这和赌博无异,不符合“聪明的投资”的原则。


结论:如果格雷厄姆活在今天,他会怎么说?

格雷厄姆的时代,还没有今天这么普及的指数基金。但指数基金的理念,简直完美契合了格雷厄姆的所有要求。

所以,如果他今天给你建议,很可能会是这样: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防御型投资者)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购买低成本的指数基金。”

为什么?

  • 解决了分散投资问题:√ (买一个沪深300指数基金,等于买下了中国最具代表性的300家公司)
  • 解决了成本问题:√ (指数基金的管理费极低,通常只有主动型基金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
  • 解决了业绩问题:√ (你放弃了“超越市场”的幻想,稳稳地获得了市场的平均回报,这已经能战胜大部分花了冤枉钱的基金投资者了)

总结一下格雷厄姆对共同基金的看法,就像一个智慧的长者在告诫你:

“孩子,基金这个工具可以用,它能帮你省事、分散风险。但千万要睁大眼睛看清楚它的价格标签(费用)!不要被那些花里胡哨的宣传和所谓的‘明星经理’迷惑了。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最朴实、最便宜、最可靠的那种(指数基金),才是真正能帮你守住财富、实现增值的好工具。”

创建时间: 08-15 15:5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