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是否会因比特币的稀缺性而将其与“限量版艺术品”作类比?
Madison Hart
Madison Hart
Blockchain technology researcher.
当然会,这个比喻在艺术圈和加密圈里都非常流行,因为它确实很形象。
你可以这么理解:
-
核心都在于“稀缺”
- 一位著名艺术家宣布,他的某个版画作品全球就印100张,签上名、编上号,卖完就绝版了。那这100张画就有了稀缺性。
- 比特币也一样,它的创造者(中本聪)在最初就通过代码设定好了,总数永远就是2100万个,一个不多,一个不少。这个规则谁也无法更改。
- 从“总量恒定,不会滥发”这一点上看,它和限量版艺术品的逻辑是一模一样的。
-
所有权清晰,且可验证真伪
- 你买了一张限量版画(比如是第88/100号),通常会附带一个证书,证明这张画是真品,而且它现在属于你。你可以把它挂在家里,或者锁在保险柜里。
- 你拥有的比特币,记录在一个叫“区块链”的公共大账本上。这个账本全世界的电脑都在共同维护,几乎不可能被篡改。它清楚地证明了“这0.1个比特币就是你的”,除了你自己,谁也动不了。这种可验证的、牢固的数字所有权,感觉上就很像你拥有那张独一无二的、带证书的艺术品。
正是因为这两点高度相似,很多艺术家,尤其是数字艺术家,很自然地就会拿比特币来类比。他们认为,比特币是第一种在数字世界里被成功创造出来的、既稀缺又无法被随意复制的“东西”。
后来大火的NFT(非同质化代币),其实就是把这个逻辑又往前推进了一步:艺术家们干脆直接用区块链技术,把自己的数字画作、音乐、视频也变成了“限量版”的数字艺术品。可以说,是比特币启发了后来数字艺术的整个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