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代码是否比开会更高效?

Christopher Mcclure
Christopher Mcclure
Seasoned entrepreneur with 15 years in tech startups.

这个问题,几乎是每个工程师的“灵魂拷问”。感觉自己一坐下来敲代码,就能创造一个世界;一被拉去开会,就感觉生命在流逝。这个感觉太正常了。

咱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高效”这件事。

第一,从“个人产出”的角度看,你绝对是写代码更高效。

写代码是一种创造性的、有即时反馈的工作。你写了一个功能,它就动起来了;你改了一个bug,程序就正常了。这种感觉就像一个工匠在打造一件作品,每一下敲击、每一次打磨,都让作品离完成更近一步。这种产出是可见的、可量化的,能带来巨大的成就感和心流体验。一个小时的代码时间,可能就意味着一个新页面的诞生。

而开会呢?一个小时的会,你可能大部分时间在听别人说,或者在进行一些看似“务虚”的讨论。会议本身不直接产生代码,不直接修复bug。从这个角度看,它当然是“低效”的。

第二,从“团队产出”和“避免浪费”的角度看,有效的会议可能比你一个人埋头写代码更“高效”。

我打个比方:我们要造一艘船。你是个顶级的木匠,给你木头你就能飞快地造出船身。

  • 场景一: 你不跟任何人开会,拿到木头就开始干,凭着自己的想象和经验,吭哧吭哧一个月,造出了一个精美无比的船身。结果这时候设计师跑来跟你说,客户的需求改了,我们要的不是尖头船,是平头船。你怎么办?一个月白干了,所有东西都要推倒重来。

  • 场景二: 动手之前,你花了半天时间,跟设计师、销售、还有负责做船帆的同事一起开了个会。大家把图纸对了一遍,确定了船的尺寸、形状、用途,以及每个人的分工。虽然这半天你一块木头都没碰,感觉“没产出”,但它保证了你接下来一个月的辛苦工作,全都是在正确的方向上。

这个“开会”的过程,就是为了对齐目标,同步信息,消除障碍。它的作用是确保团队里的每个人,都朝着同一个方向使劲,避免大家因为信息不通畅而做无用功,或者互相“打架”。

一个好的会议,能解决一个关键决策,能让一个项目少走几周的弯路。这种“效率”是指数级的,只不过它不像写代码那样能被立刻看到。

所以,你的感觉没错:就你个人而言,写代码的单位时间产出,远高于开会。 这是你作为工程师的核心价值所在。

但是,对于整个团队和项目而言,一个简短而高效的会议,所避免的未来成本和浪费,可能远远超过几个工程师几周的工作量。

创业公司尤其如此,资源有限,试错成本高,最怕的就是整个团队埋头狂奔,结果发现跑错了方向。

当然,现实中我们烦的不是开会本身,而是那些“无意义的、冗长的、没准备的、不知道为啥要开的”会。所以,关键不是要不要开会,而是怎么把会开好,让它真正起到“对图纸”的作用,而不是浪费大家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