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的 bug 报告会不会比我自己写的代码还详细?

Anthony Smith
Anthony Smith
Venture capitalist and startup mentor for over a decade.

哈哈,梦里啥都有。你要是真指望用户的 bug 报告比你写的代码还详细,那公司离倒闭也就不远了。

绝大多数用户的反馈是这样的: “这个软件根本用不了!” (哪个功能用不了?怎么就用不了?) “闪退了,垃圾!” (在哪个界面?做了什么操作之后闪退的?) “为什么我付了钱还不是会员?” (你的账号是哪个?订单号多少?)

你看,用户的世界很简单:我遇到了一个问题,我的目的没达到,我很不爽。他不会,也没义务像个测试工程师一样,条理清晰地告诉你:

  • 我在什么手机/电脑上(操作系统、浏览器版本)
  • 在什么网络环境下(Wi-Fi/5G)
  • 具体按顺序点击了哪几个按钮
  • 期望看到什么结果
  • 实际上看到了什么结果(最好再附个截图)

他不是不想提供,而是他根本不知道这些信息是必要的。就像你去看医生,医生问你哪儿不舒服,大部分人只会说“肚子疼”,而不是“左下腹持续性钝痛,按压加剧,昨天吃了冰西瓜后开始的”。

当然,凡事总有例外。你偶尔会遇到“天使投资人”级别的神仙用户。他的 bug 报告,截图、录屏、控制台报错信息、复现步骤一应俱全,详尽到你都想给他发个 offer。这种报告,遇到了就赶紧裱起来,烧香供着。但这种用户的比例,可能比你抽中 SSR 的概率还低。

所以,正确的思路不是“期望用户提供详细报告”,而是“假设用户什么有效信息都提供不了,我该怎么办?”

  1. 靠技术,别靠人:在你的 App 或网站里集成错误监控工具(比如 Sentry 这类服务)。这样,只要用户那边一出问题,错误日志、设备信息、用户操作路径等详细数据就自动上传到你的后台了。你甚至可以比用户更早发现问题,不等他来骂你,问题就已经在修复了。
  2. 靠产品设计:别给用户一个开放的输入框让他“自由发挥”。设计一个反馈表单,用选项、标签来引导他,比如“你遇到的是功能问题、还是界面显示问题?”“哪个功能模块出了问题?(A/B/C)”。这样能极大地规范反馈内容。
  3. 靠客服/运营:他们是连接你和用户的桥梁。要培训他们,让他们能像侦探一样,温柔地、有技巧地从用户简短的抱怨中,问出关键信息。

总之一句话:用户的报告是情绪的宣泄,工程师要的是复现的逻辑。把情绪翻译成逻辑,是创业者和工程师自己的必修课,指望用户替你完成,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