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缘政治紧张的背景下(如中美关系),技术与供应链的“脱钩”是否正在制造新的壁垒?

创建时间: 8/15/2025更新时间: 8/18/2025
回答 (1)

好的,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但影响非常深远:是的,毫无疑问,技术与供应链的“脱钩”正在制造新的、而且是越来越高的壁垒。

我们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理解这件事。

过去,我们玩的是一套“全球版”乐高

想象一下,在过去二三十年里,全世界就像一个巨大的乐高俱乐部。

  • 美国负责设计最酷炫的乐高模型图纸(比如苹果手机的设计、芯片的架构)。
  • 德国、日本负责制造最精密的乐高模具和生产机器(比如光刻机)。
  • 韩国、中国台湾负责生产最核心、最复杂的特殊乐高积木(比如高端芯片)。
  • 中国大陆拥有最庞大、手最巧的乐高玩家群体,能以极高的效率和低成本,把成千上万块积木拼装成最终的模型(比如手机、电脑的组装)。
  • 最后,这个拼好的乐高模型,再卖给全世界的乐高爱好者。

这就是托马斯·弗里德曼所说的“世界是平的”。大家在一个体系里,分工合作,每个人都做自己最擅长的那部分,效率最高,成本最低,最终消费者能用上又好又便宜的产品。

现在,有人想“分家”,各自玩自己的乐高

现在的情况是,俱乐部里最大的两个玩家——美国和中国,因为各种原因(地缘政治、国家安全、经济竞争),彼此不信任了。

  • 美国心里想:“那个最核心的乐高积木(芯片),万一哪天中国不让我用了,或者用我的图纸造出了比我还厉害的模型怎么办?不行,我得自己建个厂,自己造积木,而且最关键的图纸和工具,也不能再给中国用了。”
  • 中国心里想:“图纸是你的,工具是你的,最关键的积木也不卖给我了。我这不是被‘卡脖子’了吗?不行,我也得自己研究怎么画图纸、怎么造工具、怎么生产积木,总之不能再依赖你了。”

于是,“脱钩”就开始了。大家不再一起玩那套全球版的乐高了,而是开始各立门户,试图打造属于自己的、全套的、独立的乐高体系。

“脱钩”正在制造哪些新的壁垒?

这种“分家”的行为,直接导致了三种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壁垒。

  1. 技术壁垒(The Tech Wall)

    • 表现:这就像两套不兼容的乐高积木。美国主导的体系里,用的是A标准的技术和芯片;中国主导的体系里,努力发展B标准的技术和芯片。未来可能会出现,一个在美国设计的APP,在中国的手机系统上无法完美运行;或者一个依赖中国5G技术的物联网设备,在欧洲某些地方就成了“砖头”。
    • 后果:技术不再是全球通用的语言,而是分裂成了不同的“方言区”。创新成果无法自由流动,全球的科技进步可能会因此放缓。我们普通人会发现,出国旅游或者工作,需要应对不同的数字生态系统,变得更麻烦了。
  2. 供应链壁垒(The Supply Chain Wall)

    • 表现:以前那个最高效的“全球乐高工厂”被拆分了。美国要求企业把生产线从中国搬到墨西哥、越南、印度等“朋友国家”(这叫“友岸外包”)。中国则强调“内循环”,努力在国内建立一套完整的、不受外部干扰的供应链。
    • 后果:这就像你放弃了去品类齐全、价格便宜的大超市买菜,非要坚持只在自家后院种菜。结果必然是:
      • 成本更高:在新的地方建厂、培训工人,都需要巨大的投入,这些成本最终会体现在商品价格上。我们买的手机、电脑、汽车都可能变得更贵。
      • 效率更低:新的供应链需要时间磨合,远不如已经运转成熟的体系来得顺畅。断供、延期的风险也增加了。
  3. 信任与人才壁垒(The Trust & Talent Wall)

    • 表现:这是一种无形的墙。曾经,中美两国的科学家、工程师、学生频繁交流,共同推动技术进步。现在,学术合作受到限制,留学生签证变难,企业在雇佣有对方背景的人才时也变得更加谨慎。
    • 后果:思想和人才的自由流动是创新的源泉。当这个源泉被堵上时,不仅会加剧双方的隔阂和误解,更会限制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去应对气候变化、疾病等共同挑战的能力。

总结:世界不再是“平”的,而是“多刺”的

所以,技术“脱钩”远不止是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它本质上是在把过去几十年形成的、平坦的全球化合作网络,重新切割成几个相互竞争、彼此设防的“小院高墙”。

“世界是平的”这个概念正在过时。未来的世界可能更像是“多刺的”(Spiky),全球化并没有消失,但它不再是顺畅无阻的。资源、技术和财富会高度集中在几个“高峰”(比如硅谷、长三角),而高峰与高峰之间,则隔着由技术、供应链和不信任构成的、难以逾越的“峡谷”。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最直观的感受可能就是:我们曾经习以为常的那个物美价廉、选择丰富的全球化黄金时代,可能真的要一去不复返了。

创建时间: 08-15 04:12:08更新时间: 08-15 08: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