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人们想要的东西”这句格言对创业者有何启示?
这句话听起来像句大白话,但它几乎是所有成功创业公司的金科玉律,尤其是对于早期创业者来说,就像是北极星一样,能让你在迷茫的时候找到方向。
我给你拆解一下,这句格言到底在说什么,为什么这么重要。
1. 核心是让你别“自嗨”
很多创业失败的起点,就是“我有一个绝妙的点子”,而不是“我发现了一个很多人都有的麻烦”。
创始人很容易爱上自己的想法,觉得自己的产品太酷了、技术太牛了。于是关起门来,花一年半载,用尽所有积蓄,打造出一个自认为“完美”的产品。结果推向市场,发现根本没人用,或者没人愿意为它付钱。
这就好像一个厨师,只顾着做自己爱吃的、技巧高超的“分子料理”,却没想过餐厅周围的食客只想吃一碗热乎乎的牛肉面。你的菜再精美,解决不了别人的饥饿问题,就是白搭。
“创造人们想要的东西” 这句话就是在时刻提醒你:别自嗨!你的想法不重要,你的技术有多牛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人真的需要你做的这个东西。
2. “想要”的东西,不一定是用户嘴上说的
这句话有个很有趣的延伸。有时候你直接问用户“你想要什么?”,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就像在汽车发明之前,你问人们想要什么,他们会说“我想要一匹更快的马”。
这里的“想要”指的是深层的需求和渴望。人们想要的不是“更快的马”,而是“更快、更省力地从A点到B点”。
所以,你的任务不是简单地听用户说什么,而是要去观察他们的行为,理解他们遇到的困难和烦恼。
- 他们为了解决某个问题,现在是怎么做的?(哪怕方法很笨拙)
- 他们在哪一步最花时间、最不爽?
- 如果你的产品能帮他们解决这个不爽,他们会是什么反应?
比如,在网盘出现前,人们用U盘、邮件传来传去地存文件,很麻烦。他们“想要”的不是一个“更好的U盘”,而是一个“随时随地都能访问我的文件,还不会丢”的解决方案。这就是Dropbox看到的机会。
3. 它指导你如何行动:先做个“能用的丑东西”
既然目标是“创造人们想要的东西”,那验证“人们想不想要”就成了头等大事。
你怎么验证?不是写一份完美的商业计划书,也不是做一个功能齐全的App。最快的方式是:
做一个最最简单的版本(我们常说的MVP,最小可行产品),哪怕很丑、功能很少,但只要能解决那个最核心的问题就行。
然后,立刻把它拿给真实的用户去用。
- 看看他们会不会用?
- 用完之后是什么表情?是“哦”还是“哇!”?
- 他们愿不愿意为这个“丑东西”付一点点钱?哪怕是一块钱。
- 他们会不会主动告诉他们的朋友?
如果反馈是积极的,恭喜你,你可能找对方向了。接下来就是根据用户的反馈,一步步把它变得更好、更完善。这个过程就像滚雪球,你始终围绕着“人们想要”这个核心在滚动,雪球才会越滚越大。
如果没人理你,那也没关系。因为你只投入了很少的资源,现在掉头还来得及。你可以回去重新思考,到底是问题找错了,还是解决方案不对。
总结一下:
这句格言给创业者的启示,其实就是一套务实的、以用户为中心的做事方法:
- 出发点: 从解决一个真实存在的问题或满足一个强烈的渴望开始,而不是从一个“酷炫的点子”开始。
- 心态上: 保持谦卑,不要爱上你的点子,要去爱上你要解决的那个问题和那些被问题困扰的人。
- 行动上: 尽快做出一个能用的最小化产品,去和真实世界碰撞,用市场的真实反馈来指导你下一步该怎么走。
它把创业从一个“天才发明家”的浪漫故事,拉回到一个“手艺人”不断打磨作品的现实。你的工作不是闭门造车,而是与你的用户一起,共同创造出他们真正离不开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