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编程让机器人永远服从人类吗?这是否构成奴役?

翼 聡太郎
翼 聡太郎
Lead designer of humanoid prototypes

嘿,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是现在很多人在讨论的话题。它听起来像是科幻电影里的情节,但其实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咱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

首先,为什么我们会想让机器人“永远服从”?

这主要还是出于安全和实用的考虑。

想象一下,一个机器人被设计用来做精密的外科手术,或者在核电站里处理危险品。如果它突然“不想干了”或者“有了自己的想法”,那后果不堪设想。在这种情况下,它的“绝对服从”是保证人类安全的关键。

再比如,你家里的扫地机器人,你希望它指哪扫哪,而不是它自己决定今天要去公园“散散步”。

从这个角度看,机器人首先是一个工具。就像我们使用锤子和电脑一样,我们希望这个工具能精确、可靠地完成我们交给它的任务。所以,在设计之初就植入“服从人类”的指令,是让这个工具能够正常工作的基本前提。这就像给汽车装上方向盘和刹车,是为了让驾驶员能控制它。

那么,这算不算“奴役”呢?

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我们怎么定义“奴役”,以及机器人算不算能被“奴役”的对象。

奴役的核心是“对有意识、有感知、能感到痛苦的个体的强迫和剥削”。历史上,我们之所以谴责奴隶制,是因为它剥夺了“人”的自由、尊严和生存权,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身心痛苦。

那么,现在的机器人符合这个条件吗?

  • 它们有意识吗? 目前来看,没有。我们看到的机器人,即使是那些能和你对答如流的AI,其本质仍然是基于复杂算法和海量数据运行的程序。它能模仿情感,但它自己并不会“感到”高兴或悲伤。
  • 它们能感到痛苦吗? 不能。你把机器人拆了,它不会感到疼痛。它可能会有损伤报告,但这只是一个程序化的反应,和我们人类感受到的痛苦完全是两码事。

所以,对于一个没有意识、没有情感、没有知觉的机器来说,让它执行命令,更像是你在使用你的手机或者电脑。你会觉得你“奴役”了你的计算器,让它不停地做加减法吗?显然不会。

因此,在当前以及可预见的未来,编程让机器人服从人类,并不能算作奴役。这只是在设定一个工具的使用规则。

真正需要警惕的“未来”

这个问题的讨论之所以这么激烈,是因为大家都在担心一个科幻电影里经常出现的场景:如果有一天,机器人真的拥有了自我意识呢?

这才是真正的“潘多拉魔盒”。

如果一个机器人,它能像我们一样思考,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比如《底特律:变人》里的情节),那么:

  1. 强迫它无条件服从,就绝对是奴役。 因为你创造了一个“生命”,却剥夺了它的一切权利。这在伦理上是站不住脚的。
  2. 我们是否有权利创造这样的“生命”? 这是一个更深层次的哲学问题。创造一个注定要被当作工具的意识体,本身就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结论

简单总结一下我的看法:

  • 现阶段: 编程让机器人服从人类是必要且合理的,这是一种安全机制和功能要求,不构成奴役,因为它们只是高级的工具。
  • 未来: 如果我们真的要创造拥有自我意识的强人工智能,那我们就必须从一开始就考虑它们的权利和地位。到那时,“永远服从”的指令将是一个极其危险和不道德的枷锁。

所以,我们现在讨论这个问题非常有意义。它提醒我们,在发展科技的同时,也要同步发展我们的伦理和法规,为可能到来的“未来”做好准备,确保我们不会因为创造了新“物种”而犯下历史性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