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失厌恶”心理如何影响投资决策?查理·芒格有何见解?
“损失厌恶”心理如何影响投资决策?查理·芒格有何见解?
一、什么是“损失厌恶”?
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 是行为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由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在他们的**“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中提出。
其核心观点是:人们在面对同等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损失所带来的负面情绪(痛苦、恐惧)要远大于收益所带来的正面情绪(快乐、满足)。
简单来说,亏损100元所带来的痛苦感,要比赚到100元所带来的快乐感强烈得多,其心理影响大约是后者的2至2.5倍。这种不对称的心理感受,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经济行为,尤其是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投资领域。
二、损失厌恶如何影响投资决策?
损失厌恶心理会导致投资者产生一系列非理性的行为偏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过早卖出盈利的股票(卖出赢家)
- 心理动因:投资者在持有的股票盈利后,会非常害怕已有的“账面收益”会消失甚至转为亏损。这种对“失去已有收益”的恐惧(一种变相的损失厌恶),促使他们倾向于尽快锁定利润,获得确定性。
- 行为表现:一旦股票上涨10%或20%,投资者便急于卖出,从而错失了那些能够带来数倍回报的伟大公司的长期增长潜力。他们满足于小的、确定的收益,却放弃了大的、不确定的收益。
2. 过久持有亏损的股票(留住输家)
- 心理动因:直接卖出亏损的股票,意味着将“账面亏损”变为“实际亏损”。这在心理上是极其痛苦的确认失败行为。为了避免这种痛苦,投资者宁愿选择继续持有,并寄希望于股价能够“回本”。
- 行为表现:投资者会对自己说:“只要我不卖,我就没有真的亏钱。” 这种“回本偏误”(Get-even-itis)使他们死守着基本面已经恶化、价值不断缩水的股票,错过了将资金投向更好机会的机会成本。这种行为在学术上被称为**“处置效应”(Disposition Effect)**。
3. 风险规避与“羊群效应”
- 心理动因:经历过一次大的亏损后,损失厌恶心理会被极度放大。投资者会变得过度谨慎,即使市场出现了绝佳的投资机会,他们也因为害怕再次亏损而不敢入场。
- 行为表现:在市场暴跌后,往往是估值最低、机会最好的时候,但大多数散户投资者因为恐惧而选择离场观望或直接割肉。相反,当市场狂热、人人都在赚钱时,他们害怕“踏空”(错失收益也是一种损失),从而在市场高位追涨,这又加剧了羊群效应。
4. 过度关注短期波动
- 心理动因:损失厌恶使投资者对投资组合的短期价格波动极为敏感。每天的涨跌都会牵动他们的情绪,尤其是下跌时。
- 行为表现:频繁地查看账户,对市场的正常回调做出过度反应,进行不必要的交易,增加了交易成本,也容易在市场底部因恐慌而卖出。
三、查理·芒格的见解与对策
查理·芒格是深刻理解并极力倡导运用心理学模型来指导投资的大师。他认为,人类天生的心理倾向是投资成功的最大障碍,而损失厌恶正是其中最强大的敌人之一。
芒格的见解和对策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承认并理解其强大力量
芒格从不否认或轻视损失厌恶的存在。相反,他强调要正视这种心理倾向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他认为,只有深刻理解了这些心理偏误是如何运作的,才有可能去规避它们。他将多种心理偏误(包括损失厌恶)的叠加效应称为**“Lollapalooza效应”**,这种效应能导致极端的非理性行为和市场泡沫/崩溃。
2. 逆向思维(Invert, always invert)
这是芒格最核心的思维方式之一。在投资中,与其问“我如何才能赚到钱?”,不如先问“我如何可能会亏大钱?”。
- 应用:通过首先考虑可能导致永久性资本损失的各种情景(如公司基本面恶化、估值过高、财务造假等),投资者可以建立一个“安全网”。这种做法迫使你专注于风险控制,而不是被短期收益的诱惑或短期亏损的恐惧所左右。它能有效对抗因损失厌恶而死守垃圾股的行为。
3. 建立理性的决策框架——使用检查清单
芒格是检查清单的忠实拥护者。他认为,在做重大决策前,应该像飞行员起飞前一样,严格对照一个理性的、客观的检查清单。
- 应用:这个清单应包含对公司商业模式、护城河、管理层、财务状况和估值的全面评估。当面临卖出决策时,清单可以帮助你判断:当初买入的理由是否还成立?公司的基本面是否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恶化?而不是仅仅基于“这只股票是赚是赔”这个情绪化的出发点。
4. 培养合适的投资 temperament(心性/性情)
芒格反复强调,成功的投资需要的不是超高的智商,而是合适的性情。这种性情的核心就是耐心、纪律和承受波动的能力。
- 应用:他曾说,如果你不能坦然接受你的投资组合在短期内出现50%的账面亏损,你就不适合做股票投资,也就不配拥有超额的回报。这正是对损失厌恶心理的直接对抗。一个理性的投资者应该将市场波动视为游戏的一部分,甚至是利用其创造机会的朋友,而不是带来痛苦的敌人。
5. 关注机会成本
为了克服“死守亏损股”的倾向,芒格提倡用机会成本来思考。
- 应用:你应该问自己的问题不是“这只亏损的股票能否回本?”,而是**“我现在持有的这笔资金,是继续留在这家公司里,还是投到另一家我能找到的、前景最好的公司里,哪个选择未来的预期回报更高?”** 这种思维方式能让你摆脱买入价的“沉没成本”和心理锚定,做出更理性的资本配置。
结论
总而言之,损失厌恶通过扭曲投资者对风险和回报的感知,导致他们“卖出赢家、留住输家”,并在错误的时机做出买卖决策。
查理·芒格的智慧在于,他不仅深刻洞悉了这一心理弱点,更提供了一套强大的思想武器来对抗它:通过逆向思维关注风险,利用检查清单保持客观,培养能够承受波动的坚韧性情,并始终以机会成本作为决策的标尺。对芒格而言,战胜自己内心的非理性冲动,是比战胜市场更重要且更根本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