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咱们聊聊。其实这事儿用个简单的比喻就能想明白。
想象一下,你是个顶级大厨,开了家火爆的线上披萨店。你的披萨天下第一,但你雇的是隔壁老王帮你送外卖。
一开始,生意不大,老王送送也还行。但很快问题就来了:
- 速度不可控:老王今天心情好骑得快,明天累了就慢悠悠。你跟顾客承诺“30分钟必达”,但你说了不算,得看老王。
- 服务质量不可控:老王有时会把披萨竖着放,送到顾客手里都成了“披萨卷”。顾客骂的是你,不是老王。
- 成本会越来越高:生意越好,你越依赖老王。老王一看,“嘿,没我不行啊”,他就敢涨价,你还没脾气。
- 规模上不去:你想把生意开到隔壁市,但老王只在你们村送。你根本没法扩张。
这时候,你怎么办?
一般人的想法(或者说“常规思维”):我是个厨子,不是个快递员。我应该继续跟老王合作,或者换个更专业的快递公司。我应该专注在怎么把披萨做得更好吃上。
第一性原理的思考方式: 咱们把问题拆到最根儿上。我的生意是什么?是“让顾客满意地吃到我做的热腾腾的美味披萨”。 这个目标里,最核心、最不能出岔子的是什么?
- 披萨要好吃。(这个我能控制)
- 要准时、完好地送到顾客手上。(这个现在我控制不了,是最大的瓶颈)
所以,为了实现我的商业目标,我必须控制“配送”这个环节。怎么才能彻底控制?答案只有一个:我自己组建配送团队。
买车、雇人、建站点……这在初期肯定是个亏钱的买卖,财务报表上难看死了,可能邻居还会笑话你:“一个厨子,花那么多钱搞什么摩托车队?”
但从长远看呢?
- 极致的客户体验:我想什么时候送、怎么送、送多快,都是我说了算。我能做出“20分钟必达,超时免单”的承诺,别人做不到。这就是护城河。
- 规模化后的成本优势:一旦我的配送网络铺开,送的单量足够多,平摊下来每一单的配送成本会比用第三方快递公司低得多。
- 新的商业可能性:我不仅能送自己的披萨,还能帮旁边的炸鸡店、奶茶店送外卖,赚他们的钱。我的配送网络本身就成了一个新生意。
好了,现在把“披萨”换成“亚马逊卖的所有商品”,把“你”换成“贝索斯”,把“隔壁老王”换成“UPS、FedEx这些物流公司”,故事就完全通了。
亚马逊的根基是“以客户为中心”,第一性原理就是“客户想要什么?”—— 客户想要更多选择、更低价格、更快的配送。
在当时,所有人都觉得做电商嘛,就是个线上零售商,把货交给物流公司就行了。但贝索斯看透了,配送速度和体验是客户爽不爽的关键,而这个关键点不能掌握在别人手里。
所以,“亏钱建仓库”这个行为,在华尔街看来是疯狂烧钱、利润低下的傻事,但在贝索斯的第一性原理逻辑里,这是在购买对客户体验的“控制权”。他不是在亏钱,而是在为未来建立最深的护城河。
当Prime会员服务(两日达)推出后,这个护城河的威力就彻底显现了。用户因为极致的物流体验而离不开亚马逊,更多的用户又吸引了更多的商家入驻,更多的商家带来了更丰富的商品和更低的价格,这又吸引了更多用户……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增长飞轮。
而这个飞轮的发动机,就是那些当初“亏钱”建起来的仓库和物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