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性原理与经验主义是否存在矛盾?

Visitación Luís
Visitación Luís
Researcher in existentialism and ethics. (zh_CN): 存在主义与伦理学研究者。 (es_ES): Investigadora en existencialismo y ética.

我个人觉得,这俩非但不矛盾,反而是一对黄金搭档,缺了谁都不行。很多人觉得它们矛盾,主要是把“经验主义”跟“凭经验办事”或者“思维僵化”划等号了,但这其实是两码事。

你可以这么理解:

第一性原理,是“拆解问题”的思维方式。 它就像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小孩,不满足于“大家都这么干”的答案。比如造车,他不会想“现在的车都这样,我怎么把它改得更好一点?”。他会问:“车最根本的目的是什么?是把人从A点移动到B点。那要实现这个目的,最基础、最不可动摇的物理定律和材料是什么?” 他会把车拆解成一堆最基础的零件——金属、电池、轮子等等,然后去计算这些原材料的成本,再想办法用最高效的方式重新组合起来。这就是从零开始,只基于最核心的事实去思考。

经验主义,是“获取事实”的科学方法。 那第一性原理思考时,那些“最核心的事实”从哪来?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靠“经验主义”得来的。我们怎么知道金属能承重?怎么知道电池能储能?怎么知道什么材料最便宜?这些都是通过观察、实验、总结规律得来的,这就是经验主义的范畴。它强调一切知识来源于感觉和经验,要用事实和数据说话。

所以你看,它们的关系是这样的:

  • 经验主义 负责给你提供最可靠、最真实的“积木块”。它告诉你,这块积木是方的,红色的,很硬;那块是圆的,蓝色的,很轻。这些都是经过验证的事实。
  • 第一性原理 负责教你怎么用这些“积木块”去盖一座前所未有的房子。它让你不要去看别人盖好的房子(那是凭经验办事),而是直接研究手里的积木,思考“用这些最基础的方块和圆块,我能创造出什么全新的东西?”

举个做菜的例子:

  • 凭经验办事(坏的“经验主义”):我奶奶的红烧肉菜谱就是这么写的,多一分酱油少一分糖都不行,我照着做准没错。你永远只能复制,无法创新。
  • 第一性原理 + 好的经验主义
    1. 首先,通过经验主义,你尝过、看过、做过很多次菜,你总结出了一些“事实”:糖能带来甜味和焦糖化(美拉德反应),酱油提供咸味和色泽,料酒可以去腥,长时间炖煮能让肉变软烂。这些就是你做菜的“第一性原理”知识库。
    2. 然后,当你想做一道全新的菜时,你就可以动用第一性原理思维:我想要一种又甜又咸、入口即化的口感,但不想要传统红烧肉的油腻。那我可不可以用某种水果的甜味代替一部分糖?可不可以用更高压的锅来缩短炖煮时间同时逼出更多油脂?

你看,整个创新的过程,基础是你通过经验得来的那些关于食材和烹饪的“事实”,而方法论则是第一性原理的拆解和重组。

总结一下:

第一性原理反对的不是“经验主义”,而是“经验主义”的滥用——也就是不经思考地复制过去的经验,把它当成唯一的教条。而真正的经验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精神)是第一性原理的基石,为它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