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樹 淳
直樹 淳
Researcher in AI, uses first principles for novel designs.
当然可以,而且它们俩简直是绝配。分开用,各自都很厉害;结合起来,威力巨大。
我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帮你理解:造一辆车。
第一性原理,是在问:“车”的本质是什么?
如果我们不从“模仿一辆现有的车”开始,而是从本质出发,就会问:
- 目的是什么?把人从A点安全、快速地移动到B点。
- 要实现这个目的,最基础的组成部分是什么?
- 得有个能量来源(比如汽油、电池)。
- 得有东西把能量转化成动力(比如发动机、电动机)。
- 得有东西把动力传递到地面上(比如轮子)。
- 得有个结构把人和这些东西装起来(比如车架)。
- 得有东西能控制它(比如方向盘、刹车)。
你看,这就是第一性原理。它把“车”这个复杂的东西,拆解回最基本、不可再分的物理事实和功能需求。马斯克就是这么想的,他不会想“怎么把电池做得更便宜”,他会想“电池的组成材料是什么?是钴、镍、锂这些,我们去市场上买这些原材料要多少钱?我们自己组合起来的成本极限是多少?” 他是从源头思考,而不是在现有路径上优化。
那系统思维是干嘛的呢?它是在回答:“这些基础部分,怎么组合成一个高效的整体?”
你用第一性原理找到了最好的发动机、最好的轮子、最好的车架...但把它们随便拼在一起,能行吗?不行。
系统思维会让你考虑:
- 这个超强发动机的震动,车架能承受吗?会不会把车开散架?
- 车身重了,是不是需要更强的刹车系统才能保证安全?
- 换了电动机,它的扭矩输出特性和发动机完全不同,整个传动系统、底盘调校是不是都要重新设计?
- 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能量的流动、信息的传递,是不是顺畅的?
系统思维关心的是**“连接”、“互动”和“整体涌现出的新特性”**。一辆车的驾驶感受、安全性、燃油经济性,都不是单个零件的属性,而是整个系统协同工作后“涌现”出来的结果。
所以,两者一结合:
- 用第一性原理,深入“本质”,找到最优的“积木块”。 这保证了你的起点是最高的,你用的零件、你的思路,都是从根上就是最优解,而不是对别人成果的模仿和改良。
- 用系统思维,着眼“全局”,把这些最好的“积木块”搭成最棒的“城堡”。 这保证了你的整体方案是和谐、高效、没有短板的,能实现 1+1 > 2 的效果。
简单总结一下我的看法:
- 第一性原理是“深度”,帮你挖得深,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本质。
- 系统思维是“广度”,帮你看得全,理解事物之间复杂的联系。
只用第一性原理,你可能有很多绝妙的零件,但组装不成一个好产品。 只用系统思维,你可能很会组织协调,但用的都是平庸的零件,产品上限不高。
把它们结合起来,你才能既有颠覆性的创新点,又能把这些点完美地融合成一个强大的、有竞争力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