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典型狂犬病毒,还有哪些相关的丽沙病毒可以引起类似的疾病?

好的,没问题。狂犬病这个话题确实挺重要的,很多人只知道被狗咬了要打针,但对它背后的“病毒家族”不太了解。下面我来给你梳理一下。


狂犬病不止一种?聊聊狂犬病毒的那些“亲戚们”

我们通常说的狂犬病,是由**典型狂犬病毒(RABV)**引起的。但实际上,它属于一个叫做“丽沙病毒属(Lyssavirus)”的大家族。你可以把这个家族想象成一群“古惑仔”,典型狂犬病毒是里面最出名、分布最广的“大哥大”,但它还有好几个“小兄弟”,这些“小兄弟”同样心狠手辣,也能引起和狂犬病几乎一模一样的致命疾病。

这些病毒主要藏在各种哺乳动物,尤其是蝙蝠的身上。下面就介绍几个主要的“亲戚”:


1. 澳大利亚蝙蝠丽沙病毒(Australian Bat Lyssavirus, ABLV)

  • 宿主:主要在澳大利亚的各种蝙蝠(特别是狐蝠和食虫蝙蝠)中发现。
  • 危险性:非常危险!它已经造成了多起人类死亡病例,症状和传统狂犬病无法区分。感染后,死亡率几乎也是100%。
  • 好消息:目前我们使用的狂犬病疫苗,对预防澳大利亚蝙蝠丽沙病毒是有效的。所以,如果在澳洲被蝙蝠咬伤或抓伤,处理流程和国内一样,及时清洗伤口并接种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2. 欧洲蝙蝠丽沙病毒1型和2型(EBLV-1 & EBLV-2)

  • 宿主:主要在欧洲地区的蝙蝠中流行。
  • 危险性:同样能感染人类并致命,虽然人类感染的病例非常罕见,但有过死亡记录。
  • 好消息:和上面那个一样,现有的狂犬病疫苗对这两种病毒也基本有效

3. 杜文海基病毒(Duvenhage Virus, DUVV)

  • 宿主:主要在非洲的食虫蝙蝠中发现。
  • 危险性:已导致数起人类死亡,同样是狂犬病样症状。
  • 坏消息:现有的狂犬病疫苗对它的保护效果可能不太理想,但暴露后接种疫苗仍然是首选的救命措施,能提供一定的交叉保护。

4. 莫科拉病毒(Mokola Virus, MOKV)

  • 宿主:这个比较特殊,它主要在非洲的鼩鼱(一种像老鼠的小动物)、猫、狗等动物中发现,和蝙蝠关系不大
  • 危险性:能感染人,且非常致命。
  • 坏消息:这是个“硬茬”,目前的狂犬病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对它几乎无效。幸运的是,人类感染莫科拉病毒的案例极其罕见。

划重点总结一下:

  1. 不止一种“狂犬病毒”:狂犬病是由一个叫做“丽沙病毒”的家族引起的,典型狂犬病毒只是其中最常见的一个成员。
  2. 蝙蝠是“重灾区”:除了少数例外(如莫科拉病毒),绝大多数狂犬病毒的“亲戚”都主要生活在世界各地的蝙蝠身上。所以,**“远离蝙蝠”**是预防这些未知风险的黄金法则。千万不要因为好奇去接触,特别是那些行为异常(如白天活动、掉在地上)的蝙蝠。
  3. 疫苗不是万能的:好消息是,我们现在用的狂犬病疫苗对最常见的典型狂犬病毒和澳洲、欧洲的蝙蝠丽沙病毒都有效。但坏消息是,它对某些非洲发现的丽沙病毒(如莫科拉病毒)效果很差或无效。
  4. 处理原则不变:不管怎么说,对我们普通人而言,最核心的原则不会变:一旦被任何温血哺乳动物(尤其是狗、猫、蝙蝠、流浪动物)咬伤、抓伤或舔舐了伤口,都要遵循“冲洗、消毒、打疫苗”的标准流程。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然后尽快去医院,让专业的医生判断风险并决定后续处理方案。

希望这个解释能让你对狂犬病这个“家族”有更清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