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你突然被扔到一个陌生的荒岛上,你之前所有的计划、你带的地图(假设是城市地图)全都作废了。这时候你要活下去,你会怎么做?
你不会再去看那张没用的城市地图,而是会回归最基本的问题:
- 我需要什么才能活下去? 答案:水、食物、安全的住所。
- 我拥有什么? 答案:一双手、一个脑子、可能还有一把小刀。
- 怎么用我有的东西,去获取我需要的东西? 答案:用手和脑子找水源,用小刀做工具打猎或采集果子,找山洞或搭棚子。
这就是第一性原理。你抛开了一切“过去应该怎么做”的经验和假设(那张城市地图),直接从“生存”这个最根本的目标,和你“拥有”的最核心的资源出发,来重新思考和构建“行动方案”。
现在我们把这个逻辑套在企业身上。
“黑天鹅”一来,就像企业被扔到了荒岛上。市场环境、客户习惯、供应链、资金流……一切都变了,原来的商业计划(那张城市地图)可能一夜之间就废了。这时候,很多老板会慌,会习惯性地想“我以前是怎么做的?”,或者“我的竞争对手在做什么?”,但这都是在看废掉的地图。
而用第一性原理的企业家会像那个在荒岛上的人一样,逼自己回到原点,问三个最根本的问题:
第一问:我的客户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对应荒岛上的“水和食物”) 不是“我的产品”,而是“我的产品所满足的那个最原始的需求”。 举个例子,一家高端餐厅,在疫情(黑天鹅)期间没人来店里吃饭了。如果老板只想着“我是一家提供堂食的餐厅”,那他就死路一条。 但用第一性原理思考,他会问:“客户的根本需求是什么?”——是“吃到美味、高品质的食物”,是“体验一种仪式感”,是“解决做饭的麻烦”。“堂食”只是过去满足这个需求的方式之一。
第二问:我真正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资源是什么?(对应荒島上的“手、脑子、小刀”) 把公司所有的资产和业务都扒开,看看最里面、最硬的那个核是什么。是品牌?是某个独家配方?是顶尖的厨师团队?是高效的供应链?还是忠实的客户社群? 对于那家餐厅来说,可能就是“厨师团队的厨艺”和“采购顶级食材的渠道”。这是就算店面没了,也依然值钱的东西。
第三问:维持这个核心能力运转的最低成本是多少?(对应荒岛上“活下去的最低消耗”) 在找到核心能力后,就要计算保住这个“核”的最低成本。这笔钱不是为了扩张,不是为了利润,甚至不是为了所有员工的工资,而是为了让那个最核心的能力(比如厨师团队不散伙,核心供应商不断供)能“吊住一口气”活下去。 这就是企业的“生存底线”。它可能意味着要砍掉80%的业务,裁掉非核心的员工,只保留那个最关键的“火种”。
找到底线之后呢? 当这三个问题有了清晰的答案,企业就找到了在“荒岛”上活下去的方法。 那家餐厅可能会发现,它的生存底线是:保住厨师团队,保住食材供应,然后用最低成本的方式,去满足客户“吃到美食”的根本需求。 于是,新的商业模式就从第一性原理中诞生了:
- 砍掉昂贵的堂食店面,转型做高端外卖或私厨上门。
- 利用厨师和供应链,开发预制菜料理包,线上销售。
- 开线上烹饪课,教粉丝们做菜。
你看,它不再是一家“餐厅”了,但它依然在用它的核心能力(厨艺、供应链),满足客户的根本需求(美食),并且成功地活了下来。
总结一下,第一性原理就像一个“归零”按钮。在黑天鹅这种极端混乱的时刻,它强迫你放弃所有路径依赖和思维惯性,剥离掉所有非本质的东西,让你看清楚自己业务的“灵魂”到底是什么,以及保住这个“灵魂”需要付出的最低代价。
找到了这个,你就找到了“生存底线”,也找到了在废墟上重建的唯一坚实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