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ja Vogt-Beyer
Mirja Vogt-Beyer
Finance professor specializing in behavioral economics.
当然可以,这事儿不复杂,咱们把它掰开了揉碎了说。
你先别想“第一性原理”这个词,听着有点唬人。你就把它理解成:刨根问底,一直问“为什么”,直到问出那个最根本、最基础、再也拆分不了的原因。 就像小孩问“天为什么是蓝的”,你不能只说“因为光”,得一直解释到光的散射、大气成分这些最底层的物理规律。
好,现在我们来看巴菲特的“护城河”。
你想象一个古代的城堡,最重要的是什么?是那条围着城堡的又宽又深的河,也就是护城河。它能防止敌人轻易攻进来。巴菲特借用这个词,是想说一个公司也需要有自己的“护城河”,来防止竞争对手杀进来,抢走它的生意和利润。
那么,用“刨根问底”的方式来拆解“护城河”,我们该怎么问呢?
核心问题就一个:一个生意,凭什么能一直赚钱,而不被别人抢走?
顺着这个问题往下挖:
第一层根:客户为什么非得买你家的,不买别人家的?
-
挖到底1:因为换别家的太麻烦了。
- 比如你公司所有的电脑都用的是Windows系统,文件、软件、员工习惯全都是基于这个系统。现在让你整个公司换成Linux,光是迁移数据、重新培训、买新软件的成本就高得吓人。这种“麻烦”就是微软的一条护城河,我们管它叫**“转换成本”**。你用惯了微信,所有的朋友关系都在上面,让你换个新的聊天软件,你愿意吗?不愿意,因为迁移朋友关系太麻烦了。
-
挖到底2:因为你家的东西,别人做不出来,或者做出来成本太高。
- 比如可口可乐的配方,是绝密。别人模仿不出来那个味道。这就是**“无形资产”,像专利、秘方、品牌授权。再比如,某个矿泉水公司独占了一个世界上最好的水源地,别人拿不到。或者某个公司规模巨大,采购成本比谁都低(比如沃尔玛),所以它能卖得比谁都便宜,小卖部根本竞争不过。这就是“成本优势”**。
-
挖到底3:因为用你家的人越多,你家的东西就越好用。
- 比如微信或Facebook。如果上面只有一个用户,那它一文不值。但当有几十亿人用的时候,它就变得不可或缺,因为你的社交圈子都在上面。新来的竞争者很难打破这个局面,因为它吸引不到足够多的用户来形成一个有用的“网络”。这就是**“网络效应”**。淘宝也是一样,买家多,所以卖家愿意来;卖家多,所以买家也愿意来,形成了一个正向循环。
-
挖到底4. 就是信你,没理由。
- 你买高端白酒,为什么愿意花大价钱买茅台?你买运动鞋,为什么会想到耐克?很多时候不是因为它质量比别家好多少,而是这个**“品牌”**在你心里已经等于“品质”、“信赖”或者“有面子”。这种长年累月砸钱和时间建立起来的用户心智,是新品牌很难快速模仿的。
你看,我们从“一个生意凭什么能一直赚钱”这个最根本的问题出发,通过不断地追问“为什么客户离不开你”、“为什么对手打不垮你”,最后挖出来的这几个最底层的、不能再分的理由——转换成本、无形资产、成本优势、网络效应、强大品牌——其实就是巴菲特所说的“护城河”的几种主要类型。
所以,巴菲特的“护城河”概念,完全可以用第一性原理拆解开。它不是什么玄学,而是对商业竞争中最基本、最持久的优势来源的高度概括。你学会了这种刨根问底的思维方式,以后看任何一家公司,都可以试着自己去挖一挖:它的“护城河”到底是什么?是真家伙,还是纸糊的?这样就不会被表面的繁荣给骗了。